“四弟明日即将返京,北境近来恐有变故。”
“二弟秦王南下江南,想必不日也将归来,听闻还带着那位杨士奇……”
“工部主事沈用呈报了轨道之事……兵部亦有新动向……户部秋收在即。”
“此番正可检验财政三策成效!”
大明每年征收两税,分为夏税与秋粮。
“国事繁重……”
“近来诸多事务皆压在父皇肩头,孤亦不能继续懈怠。”
朱彪既是对吕氏言说,亦在告诫自己。
眼下的大明,处处都需操持。
这几日,他确有些耽搁政务了。
……
朝堂之上。
近来政务愈发繁重。
但各级官员各司其职,尚能应对。
最要紧的当属燕王返京之事。
今日是燕王最后一次上朝。
他呈上返程奏折,陛下照章批阅准奏后。
便算完成了流程。
“午间回去后,带上你家三个小子,在宫外候着。”
陛下再度提及此事。
燕王虽觉诧异,仍恭敬应下。
“此次返回北平,若北元残余南下,切莫硬抗,及时上报。”
“此外,咱会让军器监与五军都督府协同。”
“力求一月之内,为北平调拨一个卫所,这也是神威军首个卫所。”
“就命名为:北平卫!”
“算是给咱大明这几个月来,长一长军威。”
“顺便也敲打敲打军里那帮老顽固。”
“大军改制,非做不可!”
老爷子一挥手,朝会就这么定了下来。
最后,他忽然想起什么,直接说:“算了,你跟咱一起出宫,咱让人去叫那三个孙儿。”
朱棣心里奇怪,但也明白,老爹必然有要紧事,否则不会这样反复叮嘱,于是点头应下。
……
可等内侍赶到诸王馆时,却扑了个空,只好匆匆赶回皇城禀报。
见到已换回便装、准备出宫的老爷子和燕王,内侍躬身回话:
“启禀陛下,三位皇孙一大早就出去了!”
“嗯?”老爷子眉头一皱。今天本是他定好全家团聚的日子。
太子、晋王都已知道皇后还在,只有燕王还不知情。
好不容易等到燕王回京,想趁此机会吃顿团圆饭,
那三个小子又跑到哪儿去了?
察觉老爷子神色不快,朱棣沉声问道:
“他们上哪儿去了?”
“回皇上、燕王,据门卫说,三位皇孙听闻最近京城流传的‘字典、词典’最早出自太平县,那里也被称作拼音之乡。”
“他们说是即将离京,想去看看。”
朱棣顿时恼火,“胡闹!”
父亲这几天多次提醒,今天要带三个儿子去一个地方。
他回去后也特意交代过,下午有重要安排。
没想到一早人就不见了。
“立刻把那三个小子给……”
“不必、不必!”谁知老爷子却笑起来,摆了摆手,“不用找,让他们在那儿等着就好……”
“父皇?”朱棣不解。
老爷子只道:“咱要带你去的,也是那个地方。”
朱棣更加糊涂:“一个拼音之乡有什么好看?不是说那拼音是雄英带出来的吗?”
“父皇您晓得,我对文字之类没兴趣。您若想让我把拼音带回北平,很简单,这几日高炽一直在琢磨,回去我就让他传开。”
朱棣还在不停说着,老爷子已经不耐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