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宁可百死、千死、万死,也绝不降敌而死!”
然而,
大将莫古却偏不遂他心愿。
“带走他……”
“想忠烈而死?本将偏不给他这机会。”
名叫“莫古”的将军冷笑一声。
他转头,又看向赵茂!
“从今往后!”
“你叫黄子澄!”
“宁死不降的……是赵茂!”
莫古策马驰骋草原。
唯有阵阵狂笑,回荡在天际!
“哈哈,想到中原史书对你歌功颂德,却将黄子澄贬斥羞辱!”
“本将十分喜悦。”
“无比欢欣!”
“待本将归来,必能倚仗此番功绩,成为出使大明的使臣!”
“本将渴望亲眼见识……”
“那个曾将我黄金家族宗主——大元击溃的大明。”
“究竟繁荣到何等地步?”
“昔日,七叔祖能率军南下,攻灭宋国,建立大元!”
“我莫古、帖木儿,亦当效法七叔祖,攻取大明!”
“让帖木儿帝国,成为这世间……”
“独一无二的帝国!”
“父王年迈,他身上的黄 脉已然淡薄。”
“唯有我,莫古,才是帖木儿帝国的希望!”
“赵先生……”
“不!”
“黄先生,从今往后……”
“你便是本将的谋士!”
……
“赵茂?”
同一时刻。
燕王手持一封书信。
此信由身处北元国都、现已为燕王府的燕王妃徐妙云亲笔所书。
信中详述了此次防守失利之事。
燕王妃明确写道:
因也速迭儿突袭进攻。
朱棣不在军中。
故燕王妃仅令守御。
而趁守军御敌之际,
一支更为迅捷、超越草原铁骑的精锐,穿梭于战场。
顺势掳走了未能及时撤回的黄子澄与赵茂。
然而,
与现实不同,
燕王手中信件显示,投降的竟是黄子澄!
反观赵茂,却慷慨赴死!
但……
在信的结尾,燕王妃表达了她的疑虑。
【未见尸首,她难以确信其真实性。】
【然草原商人及探子所传,皆言黄子澄已降。】
“燕王如何看待此事?”
对面,黑衣僧人姚广孝询问道。
燕王沉默不语。
他脑海中浮现出梦中“黄子澄”宁死不屈的场景。
面对他尚且不降,
岂会屈服于异族?
燕王起身,仰望苍穹,感受日渐炎热的气候。
“本王如何看待……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
他略作思忖,方道:“帖木儿对我大明的了解,似乎更为深入了!”
“加之北元残余中,仍有汉臣!”
“此次那所谓大将深入草原,是为联合还是招降?成效几何?”
“还有近日外使来朝!”
“他们意欲何为?”
“呵!”
“京城近来,恐将 不断。”
另一边。
体型胖大、几乎“塞”进门内的朱高炽。
沉吟道:“父王,此事必有蹊跷,为稳妥起见,我们应先回北平,不必卷入这滩浑水。”
朱棣次子朱高煦却反驳道:“回去作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