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半年……不,只要三个月!三个月内,陛下必能看到我大明全新的、与从前截然不同的军备!”
“但微臣需要这里的文献!”
“陛下……此地,正是我大明最宝贵的财富!”
沈用依然激动难抑。
正在这时,另一头也传来声音:“何止如此?还有这水泥……这水泥……陛下,这是大明之福啊!”
众人转头看去,只见工部主事于修明也像着了魔似的。
老爷子对他印象很深,对他孙子更是记得清楚。
此时的于修明热泪盈眶,声音颤抖:“圣上,书上说水泥能抗震防水,可液状浇筑,凝固后坚硬如石!”
“此物材料简单,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圣上,这才是改变我大明水利防患的神物!”
“有了它,水利工程必当事半功倍。”
“不止水利,还能铺路,让百姓不再走泥泞雨路,比青砖方便太多!”
“还有……还有!”另一人抢着说,“陛下,这铁轨也十分神奇,书上说一旦建成,日行三千里不在话下!”
“这难道不是我大明又一件神物吗?”
“陛下……这和您刚刚说的一模一样……一模一样啊!”
此时,詹徽、蓝玉等人全都目瞪口呆。
老爷子请来的这些工部官员,一个个面红耳赤,情绪激昂。
有人甚至因为争抢同一本书,差点动起手来。
“哈哈哈……”老爷子见此情景,忍不住放声大笑。
“咱这大明,莫非真要来一次改天换地不成?”
“好!好!”
“诸位爱卿,咱准你们抄录这些书籍,但一本也不能带走!”
“你们所看所想的,绝不能外传!”
“咱会给你们安排秘密场所,满足你们一切用料需求!”
“但——你们告诉咱,何时能见到成果?”
于修明立即回应:“陛下,水泥制法最为简单,夏汛将至,臣愿连夜监工,按书上方法,几天便可制出!”
“有此物在,微臣敢说今年的大明——不,从此以后的大明——水患可减七成!”
“再不会像土坝那样一冲即溃。”
“即便有水情,除非是极端恶劣情形,否则百姓最多损失财物,性命无虞!”
“好!”老爷子大喜。
“既然你敢如此保证,朕便给你这个机会……”
“若你真能办成,莫说平安县,整个南直隶都可交予你手!”
“包括历年水患最严重的地区,朕都托付于你!”
“户部右侍郎之位尚有空缺。”
“你若能保百姓免受洪灾之苦,这右侍郎之职便是你的!”
大明左右侍郎,乃正三品官阶。
从六品工部主事,一跃而至三品侍郎!
连升三级。
纵是皇亲国戚亦难有这般晋升之速。
更何况于修明年事已高,本以为仕途已至尽头。
他当即跪地叩首:“臣叩谢陛下隆恩!”
皇上朗声笑道:“不独是你,凡能为大明建功立业者——”
“朕皆不吝封赏!”
“非但厚赏……”
“将来诸位更将随朕一同,名垂青史!”
此言一出,在场官员无不心潮澎湃。
古往今来,文人志士至高荣光,莫过于“青史留名”四字。
众人难抑激动之情,终于有官员按捺不住,问出关键所在:
“敢问陛下,此地方略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此人……莫非是洞悉天机的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