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岂能儿戏?此子实在胡闹!”
“仅仅是胡闹吗?”朱元璋的声音微微发颤。
得益于先前所见的预言,他已预感到即将发生的惨剧。
永乐盛世只是昙花一现。
而这次北伐几乎动用了大明的全部国力。
从北平一路北上,统领这支大军的,竟是个被宦官玩弄于股掌的年轻皇帝。
这让他如何不心生寒意?
大明江山,岂能托付给如此昏庸的君主?
此时朱棣却仍存着一丝侥幸。
“五十万大军在手,这应该都是我那孙子朱瞻基留下的精锐之师,是仁宣之治积攒的宝贵财富。即便战事不利,最多也就是无功而返罢了。”
朱棣如此思忖着。
老爷子冷哼一声。
“是吗?那便拭目以待……”
影像里。
年轻的皇帝朱祁镇,无视群臣劝谏,执意北上讨敌!
可谁知……
天公不作美,骤雨倾盆。
道路泥泞难行,御驾竟在半途停滞。
被雨淋风吹,年轻的朱祁镇很快萌生退意,
想立刻返回宫中。
然而!
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连边境都未踏出,若就此折返,他这个皇帝必成天下笑柄。
加之群臣对太监王振早已不满,
王振心中惶恐,
便向朱祁镇倾诉旧情。
“陛下,奴才的家乡就在前方。奴才自幼入宫,家贫受人轻蔑!”
“若此次能荣耀归乡,陛下亲临,奴才站在乡亲面前,该是何等荣光?”
王振一边哭诉,
一边吐露心中夙愿。
朱祁镇被他打动,
对这位宠臣格外宽容。
毫不犹豫,下令继续北上!
可偏偏……
行军途中遇良田千顷。
王振又进言:
“陛下既御驾亲征,何不体恤农人辛劳?不如暂且改道,绕行一段,再赴奴才家乡。”
纵然群臣激愤——
“岂有此理!军国大事,劳师远征,岂能说改就改?”
“这哪是北伐?简直是儿戏!”
“阉宦该死!”
众臣口诛笔伐,
却依然动摇不了皇帝对王振的“仁慈”。
他说改道,便改道。
至此,
数十万大军粮草辎重尚在前路,
主力却已调头转向。
多么“仁慈”的皇帝啊——
为成全内侍心愿,
为不践踏农田、彰显亲民,
竟让数十万大明精锐绕道折返,再续北行!
然而……
这位大明皇帝年轻,
愚蠢,
视战争如儿戏!
可瓦剌的也先却不年轻,
他精明、果决、狠辣!
瓦剌铁骑一动,
如利刃直插明军中枢!
原本改道的明军顿时阵脚大乱,
连最近的城池都未能进入,
就被围困于土木堡。
接着……
这位年轻的大明皇帝,与兵部尚书、一众武将朝臣,
大明的数十万精锐,
近乎八成的国力,
竟以如此荒唐、儿戏的结局收场!
可大明数十万将士的鲜血,
将这片土地浸染透红。
数十万冤魂,萦绕在这位年轻皇帝的头顶,
久久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