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我教你,都只用最基础的教材,连四书五经的注解都不敢轻易讲,就是怕自己学识不够,耽误了你。”
朝阳下,
刘夫子停下脚步,语重心长地对小男孩说:
“谦儿,你要记住……当朝洪武帝为了平衡南北学子数量,特意规定科考题目只出自四书五经。”
“这些儒家经典虽是圣人之言,微言大义。”
“但其中的解释,都出自后世学者。”
“圣人的话固然蕴含深理,涉及为人处世、君臣之道、品德修养……方方面面!”
“但那些详细的注解,都是后人加上去的。”
“每个朝代国情不同,注解也随之变化。”
“甚至有人修改原文、改动字句,诸如此类……”
小男孩仰着脸,认真听着。
刘先生叹了口气。
“所以啊,既然不同学者注解不一,每个人的理解也就不同。”
“同一句圣贤之言,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
“正因为如此,我知道自己学识有限,不敢随便教你,只让你读最基础的 。稍有争议的内容,我都不敢轻易传授。”
“老夫实在害怕耽误了你!”刘先生又叹了口气。
“可……那妇人却不同!她竟真敢教导你。”
“你年纪尚小,还不懂世间人心的复杂。你天性纯善,但难保外人不会误导你。”
“像她这样学问不深,恐怕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一介妇人,又怎么教导你呢?”
“谦儿,你要明白老夫的一番苦心。”
刘先生露出一丝苦笑:“老夫这一生,曾去过国子监求学,却中途离开,学问本就只算半桶水。幸得你爷爷相助,才能开办学堂。”
“老夫明白自己能力有限,所以只敢把知道的东西教给你。那些有疑问的、完全不懂的,老夫绝不会随意传授。”
“老夫虽然惭愧,但也绝不误人子弟!”
“圣人说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刘先生说完,也不管身边的小男孩是否听懂,就继续向前走去。
原本兴高采烈的小男孩还想再劝劝先生,让他不要对那位妇人有那么大的成见。但听了这番话,他也明白先生是为他好,只得闷闷地点点头:“先生说的是大智慧。”
刘先生微微一笑,拉起小男孩的手继续前行。
不多时,前方不同路段的小村庄里,出现了小男孩熟悉的玩伴。都是和他一起在马婆婆那里读书的孩子。
他连忙打招呼。
“阿谦,这位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问道。
“是我家的先生。”小男孩回答。
这时,刘先生忽然疑惑地问:“那位马婆婆,连女孩子也教?”
小女孩本就是村里人,知道自己能上学认字已经是天大的幸运。被这位正经先生一问,有些害怕,小声说道:“那位奶奶说,能识字总是好的,将来就算相夫教子,也能做个识字的娘亲。”
刘先生原本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看来倒也算是个有善心的人。”
“走吧!”
一行人赶紧朝着已经走过几十次的熟悉小院走去。
一刻钟后。
几人终于看到了小院。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他们看见好几头水牛,背上驮着明显是粮食的袋子!
还看见长臂猿搬来一块块木头!
甚至有几只猎犬拖着猎物,轻轻放在小院门口。
旁边还有一只鹦鹉叽叽喳喳地叫着:“放这儿、放这儿!”
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