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能让所有大明子民都认识汉字,明白我们的祖先是炎黄子孙。”
“不仅能写出自己的名字,”
“还能写出【大明】二字!”
小男孩声音稚嫩,却语气坚定,让老人十分重视。
“好!爷爷信你!”
“爷爷是工部主事,百工之事讲究实事求是。”
“你若没骗爷爷,”
“爷爷现在就去找先生问问。”
“如果这东西真有你说的那么有用,爷爷明天就去京城,呈给皇上!”
“但若是你骗了爷爷……”
小男孩坚定地说:“我不会骗爷爷的。”
“好!”
老人性子很急,
说走就走。
他立刻带着书信,抱起孩子,走到前院的一扇小门前。
这是他家的私塾先生,
专门负责给孩子启蒙。
“刘夫子,在家吗?”
很快,一位留着长须、笑容和蔼的清瘦老者走了出来。
老者看到小男孩,笑了起来:
“这不是小谦吗?这几天没来学堂,被爷爷抓回来了?”
小男孩的爷爷急忙说:“刘先生,您先看看这个。”
说着,他递上那封抄写的书信。
刘夫子眯起眼,在灯下看了看,
皱起眉头:“这有什么好看的?”
“刘夫子见过吗?我孙儿说,这是他从乡下先生那里得来的,据说能让孩子认字更快!”
刘先生立刻板起脸,
想也没想,把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
“怕是这孩子这些天玩野了!”
“唉!”
“那乡下妇人真是害人不浅!”
“你是不知道,这些天我听不少先生说,好多孩子都往她那儿跑。”
“没想到连这孩子也去了!”
“乡下妇人懂什么?怕是连《三字经》都背不全!”
“如今还拿这些稀奇古怪的文字来骗人!”
“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啊!”
刘夫子气得用拐杖敲地。
“这简直是误人子弟!”
早在那位刘夫子把小男孩辛苦抄写的东西揉成一团时,
小男孩就急了。
刘夫子蹲下身子,把散落的东西一一拾起。
“刘先生,您这是做什么?”
“马奶奶说,这些可是好东西!”
刘夫子满脸不悦,“我身为教书先生,难道还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好东西!”
“要想认字,就该用《说文解字》!”
“要想明事理,《三字经》才最合适!”
“要通晓天地道理,得读《千字文》!”
“她给的这些算什么?”
“唉!”
“算了算了,主事大人……”
“这孩子天资聪颖,可不能就这么耽误了!”
“您放心,明天我就带谦儿去找那乡下妇人理论。”
“这种误人子弟的事,我实在看不过眼!”
那位被称作主事的老人,原本想点头应允,
却面露难色:“实不相瞒,明天我得赶回京城。听说皇上得知诸王返京的消息,其中云南沐王府的沐王病重,恐怕是最后一次回京。”
“所以皇上连夜从钟山行宫起驾回朝!”
“要举行典礼!”
“这几日,皇上还得处理积压的奏章。”
“接着便是大朝会!”
“我身为工部主事,必须出席。”
“何况太平县的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