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角含笑,摸了摸其中一个孩子的头:
“《千字文》是识字的基础,可不能偷懒,
前面背会了,后面也要跟上。
还有,你们刚学完《三字经》,也要记得复习……”
“乖乖回去,把今天认的字记牢。
你们这些孩子,要好好读书……长大了才有机会考取功名。”
她顿了顿,语气忽然柔软,
“说起来……奶奶家里,也有像你们这么大的孙子呢。”
一个小孩立刻兴奋地问:
“奶奶,你想起来啦?”
妇人微笑着点头:
“嗯,想起来了,这几天记忆恢复得越来越快……
奶奶今天刚想起——”
她抬手在肩膀附近比了比身高,带着一点小小的炫耀,
“奶奶的大孙子,有这么高!”
“他可机灵得很!不像你们这些傻孩子,总说记住了,一问起来却什么都不知道。”
“奶奶的那个大孙子啊,他说记住了,就是真记住了!”
“半个字都不会错……”
妇人说着说着,声音渐渐低了下来,带着一丝感伤。
“可奶奶如今怎么也想不起来,我那大孙子现在去哪儿了,长多大了,连他的模样都快忘了……”
“唉,这记性啊……”
山野小径的尽头,
朱雄英看到这情景,
泪水夺眶而出。
“奶奶,世上真有那么聪明的人吗?”
乡间小路上,
一位五十多岁的妇人被一群孩子围着。
这位免费教他们认字的奶奶,深受孩子们的敬爱。
她慈祥和蔼,从不打骂,即便孩子们犯错,也是轻声细语地教导,
简直是他们心中理想的老师!
只是,附近村里的教书先生总嘲笑奶奶是女子,学问不如他们,
这让孩子们愤愤不平。
当然,奶奶还有一个在孩子们看来不算缺点的缺点——
她的记性很差。
初来村里时,她连自己的名字都想不起来,
想了半天,才缓缓说出一个姓:
“马。”
从那天起,
村里的孩子们就有了一位“很好很好”的老师——
马奶奶。
然而,孩子之间难免有攀比心。
每当马奶奶提起她的大孙子,
孩子们虽然为奶奶多想起一些事而高兴,
却也不由得生出几分不服。
“奶奶,您说的大孙子,难道比我们这儿最聪明的阿谦还要聪明吗?”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噘嘴问道。
阿谦是他们当中最聪明的孩子,也是从外地来的。
听说他祖籍苏杭,爷爷是位大官,在这儿修水利,所以阿谦才留在了村里。
“奶奶教《三字经》的时候,阿谦可是直接就会背的!是吧,阿谦?”
小女孩边说边指向旁边一个约莫三四岁、穿着红衣服的小男孩。
被称作阿谦的孩子有点不好意思,低头抿嘴笑了。
马奶奶蹲下身,先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发,又轻拍阿谦的肩,笑着说:
“那是因为阿谦以前就学过呀。”
“你们学《百家姓》花了好些天,《千字文》到现在也只会背前八句。”
“没有人天生就什么都会,都是要慢慢学的呀。”
她望向那个看起来还不到三岁的小男孩,目光温柔。
他比这群孩子,矮了整整一个头还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