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詹徽、杨宪等重臣亦向黄子澄投去目光。
此人今日言论,当真石破天惊!
这番说辞。
连他们几欲信服。
与此同时,朝臣中已响起阵阵谀辞。
“陛下为警示臣工,可谓用心良苦!”
“黄翰林一语惊醒梦中人,令我辈茅塞顿开!”
“黄学士所言极是,我等臣子……”
忽有位大臣道出令满朝惊叹的“警世名言”!
“吾辈大明臣工……”
“宁可作蔽护万家百姓的碎陶瓦!也不当那华而不实的琉璃盏!”
语惊四座。
顿时赢得满堂喝彩。
众多朝臣纷纷向黄子澄致意。
赞叹不绝。
此番言论。
在众人眼中,黄子澄已将“逢迎”之术臻至化境!
区区六幅图画,竟能演绎出这般花样!
如此唇舌功夫。
当真了得!
此时。
朱允炆亦含笑道:“先生学问日益精进了!”
朱允炆向群臣宣告,此人便是我的老师!
话音落下,朱允炆顿觉自己也沉浸在这份荣耀之中。
武官队列中,蓝玉望着意气风发的朱允炆,又瞥见垂首不语的朱允熥,心中很不是滋味。作为朱允熥的舅姥爷,这些日子朱允熥的表现他都看在眼里,可谓深得圣心。昨日甚至随皇上与太子同赴那座小院,此刻却无从插话,反倒让朱允炆占尽风头。
蓝玉心头不快,当即高声嚷道:“你这阿谀奉承的本事,真是万人不及啊!黄翰林,不如你来解说最后那张空白的画——前六幅都被你解读完了,这最难的一幅,你倒说说看是何用意?”
此言一出,立即引来诸多不满。
“蓝玉!你竟敢污蔑黄翰林谄媚?”
“黄翰林是在为皇上解惑,你懂什么?”
朱允炆趁机冷笑:“凉国公若有不认同,大可亲自阐述,何必攻击他人?”
见气氛紧张,黄子澄忙笑着打圆场:“凉国公,饭能乱吃,话不可乱讲!老夫所言句句发自肺腑。这最后一幅空白画卷,正是皇上的高明所在——为大明留下万里江山,万年基业,寓意后世子孙当执笔描绘壮阔山河!”
这番话赢得满堂喝彩。朱允炆得意地睨向蓝玉,最终将目光投向朱允熥。谁都看得出,蓝玉方才是在为你这怯懦之人出头?他心底满是不屑。
然而当他望过去时,却怔住了——此时的朱允熥竟比蓝玉更为激愤。
“黄学士若没有真知灼见,就莫要信口开河!大明需要忠言逆耳的直臣,而非溜须拍马的佞臣!”
“佞臣”二字如惊雷炸响,朱允熥却继续厉声道:“其他不敢妄断,但那玉如意——我确信无疑!”
群臣霎时寂静。
只见朱允熥眼眶倏红,仿佛忆起往事:“皇爷爷可记得……当年您与祖母在谨身殿那次……”他深吸一口气,面泛红光道出震惊朝野的话:“扬言要废后的争执?”
大殿陷入死寂!
谁都不曾料到,满朝文武在黄子澄大肆逢迎之际,连六部重臣都保持沉默,竟是这位三皇孙挺身而出。他不仅厉声斥责,更推翻了黄子澄的全部解读,揭开了第六幅玉如意画卷的真相!
只是……
家丑尚且不可外扬。
更何况是帝王家事。
当朱允熥喊出那句话,特别是“废后”两个字时,整个朝堂都愣住了。
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以前竟发生过这样的事?
此时,龙椅上的老爷子眯起了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