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立即恭贺:
“臣——工部侍郎林志恒,恭贺皇爷!”
“无论是军力、武备、民间教化,还是疆域面积,甚至对待异族,我大明皆远胜前宋!”
“哦?”老爷子点点头。
“那武官呢?”
“胜!”
“将士呢?”
“更胜!”
“那你们这些文臣呢?”
这话一出,不少人体会到其中另有深意。毕竟,在场不少文官一直希望恢复“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局面。在他们看来,如今文臣地位远不如前宋。
但既然是回答问题,当然要顺着对方心意来。
林志恒赶紧答道:
“回皇爷,仍是胜!”
听到这句,老爷子突然站起身来。
“好!有志气!”
“那咱再问问……”
“开疆拓土、守家卫国,是武将的本分。”
“治理天下、安抚百姓,便是文臣的职责。”
“咱要问!”
话音未落,
老爷子一把抓起桌案上的两本账册,
狠狠摔在地上!
“为何……大明去年的岁入,只有四百万两白银?”
“而仅据半壁江山的宋,岁入却足有一亿六千万?”
……
“为何大明岁入仅四百万两,宋朝却有一亿六千万?”
“你们——谁来答咱这个问题!”
老爷子起身,威势迫人。
不少人低下头,暗中左右窥看,
想从旁人神色中揣测皇上此问的缘由。
圣上不是刚带群臣去了钟山?
想到这里,百官心头一凛,
隐约感到问题或许就出在钟山。
略一思忖,众人便各自盘算起来。
说到底,他们终究是大明最顶尖的智者,
还不至于被这数字吓得无措。
“启禀陛下,”文官队列中,工部侍郎林志恒再度开口,
“宋朝商贸兴盛,岁入过亿不假,
但那些并非白银,而是以贯为单位的铜钱。”
“哦?”老爷子似乎早料到有人会在计量上做文章,
“那咱问你,
按宋朝的购买力,一贯相当于多少?”
林志恒一滞,迟疑道:“一贯……即一千文钱。”
老爷子追问:“我大明一两白银,又折多少文?”
林志恒语塞:“也……也是一千文。”
老爷子怒道:“既然如此,购买力相同,为何宋人岁入过亿,大明却仅四百万两?”
林志恒面色霎白,张口难言。
此时,
韩林学士黄子澄自信出列,他在国政诸道上钻研多年,素有见解。
“陛下,臣曾与二皇孙论及此事,
今日愿将当日所答,再陈于朝堂。”
老爷子轻“咦”一声。
皇室队列中,朱允炆闻言一喜,向黄子澄投去赞许目光。
他随即瞥向身后的朱允熥,
见对方仍低首不语,不由心底冷笑。
“皇爷爷,黄先生确实与孙儿议过此事!”朱允炆高声附和。
“既如此,你来说。”老爷子看向黄子澄。
“回陛下,依臣之见……
大明岁入不及宋,非力有未逮,实因三点先天不足。”
“讲。”
老爷子一边听着,
目光却悄然转向一旁。
早有史官立于殿侧,记录朝堂对答。
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