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边缘有点毛糙,是手工拓的,她一眼就认出是张师傅的手法。
转身面对观众时,大屏幕突然开始播放vcr:先是张师傅背着工具箱走进洞窟的背影,晨光落在他的白上;然后是李教授坐在院子里弹琵琶,手指在琴弦上飞快移动;接着是老周扛着相机跑拍摄现场,镜头盖都没来得及摘;最后定格在她受伤那天,护着小林、自己被灯光架砸中的镜头,画面里还能听到她当时喊的“小心”
。
成彦的眼眶瞬间热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手指紧紧攥着奖杯,指腹捏到水晶的棱角,有点疼,却让她更清醒。
她深吸一口气,对着话筒说:“先,谢谢评委组,谢谢所有观众,但这个奖杯,其实更应该属于《幕后之光》里的每一位匠人——张师傅说‘修复壁画,要对得起古人,对得起后人’,他补的每一笔飘带,都要对着原壁画比对十次;李教授说‘琵琶的声,要跟文化的魂贴在一起’,他录一段三十秒的旋律,要反复练二十遍;他们教会我,做文化作品,不用蹭热度,不用编故事,只用作品说话就够了。”
她顿了顿,声音有点哽咽,眼泪还是掉了下来,砸在奖杯上:“《幕后之光》播出后,我收到很多信。
有个12岁的小朋友,画了张飞天飘带寄给我,说‘看完想当壁画修复师,以后要像张师傅一样补壁画’;还有位7o岁的老奶奶,说‘我爷爷当年也是做拓片的,看张师傅磨滑石,就像看到我爷爷当年的样子’——这些反馈,比任何奖项都珍贵。
因为我知道,我们不仅拍了一部纪录片,还在很多人心里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这才是‘影响力’真正的意义。”
台下的掌声像潮水一样涌过来,顾怀安坐在第一排,手里举着手机录像,嘴角翘得很高,眼里却有点红。
周教授在旁边不停点头,嘴里念叨着“说得好,说得对”
;平台王总掏出手机,手指飞快地打字,给团队消息:“赶紧把成彦的感言剪下来,加在《幕后之光》的片头,再追加5oo万推广资源,重点推‘匠人故事’板块!”
走下舞台时,成彦刚到后台,就看到张师傅背着工具箱站在那里。
老人穿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袖口磨得亮,手里拎着个布包,包角缝了又缝。
看到她过来,张师傅赶紧迎上去,把布包递过来,手指有点抖——是激动的:“成丫头,恭喜你!
这是我特意为你拓的飞天飘带,比之前的更细致,你看这飘带的弧度,跟莫高窟32o窟的原壁画一模一样,我磨了三天滑石才拓出来的。”
成彦接过布包,打开一看,拓片用软纸裹着,墨色均匀,飘带的纹路清晰得能看到木纹。
她指尖轻轻摸着拓片,眼泪又掉了下来:“张师傅,谢谢您……要是没有您,没有大家的坚持,《幕后之光》也走不到今天。”
“傻丫头,是你愿意拍我们这些老骨头啊。”
张师傅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手上的老茧蹭得她有点痒,“敦煌研究院的王院长跟我说,想跟你合作开个匠人培训班,让更多年轻人学壁画修复、学拓片,你愿意吗?咱们把这些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敦煌不仅有壁画,还有一群守着壁画的人。”
成彦还没回答,顾怀安走过来,递上杯温好的姜枣茶——是他让后台工作人员热的,杯子还是成彦自己的浅粉色保温杯,“先喝口水,别激动。
培训班的事咱们慢慢聊,周教授刚才找我,说想把《幕后之光》翻译成英、法、日三种语言,推到国际纪录片节,还想把你刚才的感言做成双语字幕,让国外的观众也看看中国的匠人精神。”
后台的人越来越多,有媒体记者想采访,有品牌方想谈合作,小夏忙着挡在前面,说“成彦姐刚领奖,需要休息”
;老周扛着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