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月几乎是逃着离开病房的。
她带出去的,不只是一盘几乎未动的“厚土餐”
,更是一句足以颠覆整个后勤保障体系的“神谕”
。
“形在,而‘味’之道,已失。”
“色浮于表,气散于野,魂魄不聚。”
这二十一个字,像二十一颗深水炸弹,在东粤省第一人民医院的高层内部,掀起了滔天巨浪。
“膳食熵减研究小组”
连夜召开紧急扩大会议。
省中医院的国手愁眉不展,食品科学系的教授推了推眼镜,镜片下是深深的困惑。
那位研究美学的客座讲师,则拿着餐品的照片,反复比对黄金分割线,喃喃自语:“没问题啊,这构图,这留白,充满了禅意和秩序感,怎么会魂魄不聚呢?”
王建业院长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问题就出在你们的‘构图’和‘秩序感’上!”
他痛心疾,“导师是什么人?他是能用意识能量波动降维打击的存在!
他需要的不是你们这种浮于表面的‘科学’和‘美学’!
他需要的是‘道’!
是食物的‘灵魂’!”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一群在各自领域登峰造极的专家,此刻像一群小学生,被“道”
和“灵魂”
这两个词,彻底问住了。
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激烈争论、自我批判和哲学思辨,小组终于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他们之前的方向,错了。
他们太注重“熵减”
,太注重形式,反而忽略了食物最本源的“生机”
。
于是,在王院长的亲自指导下,小组制定了全新的膳食方针——“归真计划”
。
核心思想是:返璞归真,删繁就简,用最原始的烹饪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先天之气”
。
第二天,中午。
孙连城在被子里躺得四肢麻,终于被一阵强烈的饥饿感唤醒。
他有些期待。
昨天那番故弄玄虚的话,会不会作用?哪怕来碗泡面呢?他现在对生活的要求已经低到尘埃里了。
病房门被轻轻推开。
林小月推着那辆熟悉的银色餐车,缓步走了进来。
她的表情比昨天更加肃穆,步伐也更加轻缓,仿佛脚下踩的不是地板,而是某种神圣的祭坛。
孙连城坐起身,目光越过林小月,直勾勾地盯着那个巨大的玻璃罩。
“书记,这是‘归真计划’的第一餐。”
林小月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种献祭般的虔诚,“请您品鉴。”
玻璃罩被揭开。
孙连城的心,凉了半截。
汉白玉的餐盘中央,摆放着几朵水煮的西兰花,绿得刺眼。
西兰花的旁边,是一片白灼鸡胸肉,白得惨淡。
肉的旁边,是一碗清汤寡水的小米粥,能清楚地看到碗底的纹路。
没有油,没有盐,甚至连昨天那片装饰性的羽衣甘蓝叶子都没有了。
这哪里是返璞归真,这简直是回归原始社会。
孙连城看着这盘比昨天更加“健康”
,也更加没有人性的食物,胃里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一下。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一盘油光锃亮、酱色浓郁的红烧肉。
那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在砂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能把人的魂都勾走。
可现实是,眼前只有一盘寡淡的绿和一片苍白的白。
他酝酿了一下情绪,再次睁开眼时,脸上已经换上了一副符合他“病人”
身份的、深深的忧郁。
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