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量子物理入门:从零到一》被快递员用最快的度送到了市委大楼。
孙连城签收时,感觉自己接过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块滚烫的山芋。
山芋上还刻着“自作孽,不可活”
六个大字。
为期一个月的“宇宙观与企业未来”
专题学习班,在市政府招待所的小礼堂里正式开课。
礼堂里,空调开得很足,但气氛却无比沉闷。
主席台上,孙连城穿着一件熨烫平整的白衬衫,面前只放了一杯清茶和那本崭新的《时间简史》。
他没有讲稿,也不需要。
台下,左边是高建率领的市直各部门领导班子。
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但眼神涣散,表情凝重。
仿佛正在参加一场追悼会,追悼他们未来一个月宝贵的工作时间。
右边,则是以施密特为的欧陆资本团队,以及精密仪器厂几位被特许参加的老领导。
德国人个个神情专注,面前的笔记本摊开,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
像是一群即将聆听神谕的苦修士。
孙连城清了清嗓子,整个礼堂瞬间鸦雀无声。
“开宗明义,”
孙连城用他那不疾不徐的语调开口,“我们今天不谈管理,不谈财报,不谈技术。”
“我们谈谈。”
他拿起那本《时间简史》,轻轻拍了拍封面。
“宇宙的是奇点。
那么,我们这场改革的,就是认知。”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孙连城凭借着昨晚熬夜硬啃的序言和目录,以及他多年来在纪录片里积攒的零碎知识,天马行空地从大爆炸聊到黑洞。
从时间的箭头扯到空间的维度。
他讲得云山雾罩,玄之又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世界很复杂,我们很渺小,别瞎折腾。
“……所以,当一颗恒星走向生命的终点,它会坍缩。”
“这是一种宇宙的必然。”
“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悲伤,而应从中感悟到周期与循环的智慧。”
他讲完最后一句,准时合上书本,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剩下的时间,请各位不要交谈,不要看手机,就在自己的座位上,闭上眼睛,静静地感悟。”
“想一想宇宙的浩瀚,想一想我们刚刚讨论过的问题。”
“这叫留白,是东方智慧的一部分。”
说完,他便在全场注目下,端着茶杯,施施然走下主席台。
留下满屋子面面相觑的人。
高建闭着眼睛,脑子里盘旋的不是恒星坍缩,而是市里下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指标。
他感觉自己不是在感悟宇宙,而是在坐牢。
而另一边,项目总监施密特则真的闭上了眼,眉头紧锁。
似乎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精神搏斗。
他身边的汉斯,正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标题是:《论留白(leavgb1ank)在后工业时代管理哲学中的革命性应用》。
这样的“授课”
与“感悟”
,日复一日。
孙连城每天准时出现半小时,抛出几个哲学问题,然后就以“需要独自神游”
为由,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喝茶看报。
享受难得的清净。
领导小组的成员们从最初的惊愕,到中期的麻木,再到后期的崩溃。
他们感觉自己的大脑被强行格式化,然后装进了一堆看不懂的乱码。
一个月后,学习班在一片祥和而诡异的气氛中宣告结束。
改革,终于要动真格了。
孙连城面对的第一个,也是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