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品此刻已然回味过来。
他虽游戏风尘,性情刚直,却绝非易与之辈。
眼前二人所述分明是同一桩事,脉络亦大抵相似,然具体情状竟如此南辕北辙,实在匪夷所思!
这等记忆错乱,绝非寻常健忘可比。
他目光如炬,看向不敬道:“小和尚,你可知其中蹊跷?莫非是中了什么惑心邪术?”
不敬双掌合十道:“真相如何,尚待查证。
然观其手法之诡谲,惑心之深沉,普天之下,能将众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令其记忆混淆、如堕迷雾者……贫僧斗胆断言,此乃白莲教手笔!”
清品眉头紧锁:“白莲教?何以见得?”
不敬神色肃然:“道友当知,这白莲教本是脱胎于净土一脉。
当年其祖师自诩得悟真法,叛出宗门,另立教统,此事曾掀起轩然大波,搅得江湖动荡不宁,佛门亦为之蒙尘。
如今白莲教虽未明列朝廷邪教名录,却早已为佛门诸宗所共弃,视为旁门左道。”
清品颔:“此事江湖确有传闻,只知白莲教如今甚嚣尘上。”
“何止是甚嚣尘上!
净土宗视此叛教之举为奇耻大辱!
为绝其根基,荡涤余毒,净土高僧不惜自揭其短,将所知白莲教诸般隐秘、源流乃至其篡改窃取的净土法门,尽数公诸天下佛门同道,罔顾是否会泄露本宗秘要。
此举可谓破釜沉舟!”
他顿了顿,续道:“彼时白莲教初立,根基虽浅,却因出自净土,几将其宗内秘法搬空。
而净土宗亦因两派曾同气连枝,对白莲教初创时的底细知之甚详——那时真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极深。
白莲教虽自诩另辟蹊径,实则只是篡改净土真意,又走了邪路。
其中关键,便在于一门源自净土宗的奇功——”
清品灵光一闪,脱口道:“《大梦经》?”
不敬道:“正是!
道友果然知晓。
此经之名,便源自《金刚经》那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净土先贤据此无上妙谛,创出此《大梦经》,立意本善,旨在点化世人。
其法门玄奥,乃是以精纯佛法为引,导引那至诚至信、心无旁骛的信徒,堕入一场精心构筑的‘轮回幻境’之中。
于幻境之内,信徒将历经前世今生、因果业报、诸般苦难磨砺,如亲历轮回之苦。
此法非为惩戒,实是助其勘破红尘虚妄,感悟‘梦幻泡影’之真义,从而大彻大悟,坚定向佛之心。”
“然而,此法听来玄妙,实则限制极多,几近于无用之奇技。”
他伸出右手三指,说一个条件便弯下一指。
“其一,须是净土宗根骨清奇、信仰坚如磐石的至诚信徒,心若琉璃,方能承受幻境洗礼而不迷失本心。”
“其二,须本人甘愿入彀,放下一切尘缘执念,主动敞开心扉,引那‘梦幻泡影’入魂。”
“其三,此法施为之时,受术者心神皆沉浸于那轮回幻梦之中,脆弱异常,稍受外力惊扰或心念稍有动摇,立时便会‘梦醒’,前功尽弃!”
“故而,此《大梦经》在净土宗内,历来仅作传承印证、助弟子体悟佛法之用,或为高僧大德点化有缘人开悟之途。
因其施法苛刻,见效缓慢,且毫无制敌护身之能,在江湖争斗中,可谓鸡肋。
除了佛门子弟或者道友这样的江湖前辈,很少有人能知道。”
不敬叹息道:“然而此等庄严肃穆、导人向善的佛门妙法,一旦落入白莲教那等心术不正之辈手中,竟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生出了诡谲阴邪之变!”
他语气沉重,对此极为不满道:“具体如何篡改,净土宗前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