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年间。
一刻钟后,朱元璋提着食盒回来了,神情有些怏怏不乐。
他将一只烧鸡放在蓝玉案上,给朱棣三兄弟则一人分了个烧饼,随后自己坐在主位,唉声叹气。
蓝玉见状,连忙请罪:“陛下,可是臣思虑不周,惹娘娘不快了?”
“不关你事。”老朱摆摆手,一脸无奈。
“皇后她……压根没接咱的招,没跟咱辩。”
“啊?”殿内四人齐齐愣住。
娘(皇后)没和您辩论,您为何还这般垂头丧气?
朱元璋看向朱棣,问了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老四,你说这百家争鸣,于国是好是坏?”
朱棣略一沉吟:“于国益智,于朝恐生杂音。”
“于国有益,但于国祚或许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是啊,你娘也是这般说。”老朱苦笑一声。
“她说后世看似百家争鸣,实则都在朝廷划定的框子里,有底线,不像春秋战国那般无所顾忌。”
“她还说……”老朱顿了顿,有些悻悻然,“她说以咱这脑子,讲深了也听不懂。”
“你娘主要点明了关键:后世朝廷讲‘受命于民’,钻研科学,动摇不了国本。”
“可咱大明呢?咱虽用的是‘殿兴有福’,但骨子里还是天命那一套!”
“若大力提倡科学,触及天命之事,那些失势之人岂会甘心?定会拿咱的理论攻讦!”
“偏偏咱还不能公然以‘支持科学’之名驳斥他们,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虽说咱不怕认错,但就怕有人借题发挥,煽动民心啊。”
老朱长叹一声:“你娘如今正带着一群女眷,想办法往‘殿兴有福’论里掺入些‘民本’的意思,好给将来研究科学铺路,减少阻力。”
“她还质问咱:‘朱重八,到底是大明的将来重要,还是你跟婆娘吵架吵赢了重要?’”
殿内一片寂静,几人面面相觑,这题谁敢接?
说皇后不对?老朱第一个不答应。
说皇后英明?那等于往皇帝伤口上撒盐。
朱元璋也没指望他们回答,话锋一转,看向三个儿子:
“你娘还说,她要用后世戏文里给她取的名字。”
秦王立刻跳了起来:“爹,这不成啊!”
“岂有自己改名的道理?还是用后人瞎编的名字,这不是倒反天罡吗!”
“你娘说了,”老朱模仿着马皇后的语气,“‘史书上就记个马氏,叫什么重要吗?秀英二字,既秀气又英气,正好。’”
“那也不行!大不了让史官把娘的名字补上,昭告天下!”秦王据理力争。
“那你去跟你娘说。”
老朱轻飘飘一句。
秦王瞬间蔫了。
得罪老爹顶多被追着砍。
得罪了娘,那才是真正的“众叛亲离”。
老朱目光转向朱棣,带着一丝怜悯。
朱棣心里咯噔一下:“爹,这里头还有我的事?您该不会让我去劝娘吧?”
“那倒不是。”老朱摇头。
但语气更加沉重,其中还有一丝不忍。
“是徐家丫头……她也想用后世取的那个‘徐妙云’做名字。”
朱棣如遭雷击:“爹!我岳父还健在呢!徐妹子就不怕……”
“她怕啊,”老朱接口,“所以她求到你娘那儿,你娘就把这‘劝服徐达’的差事,交给了咱……”
朱棣顿感不妙:“爹!您该不会要……”
老朱沉重地点点头。
“岳父会打死我的!”
朱棣几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