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断供,然后是芯片涨价。最致命的是,工商局突然查封仓库,说是涉嫌走私。
是宝隆搞的鬼。老赵打听到消息。
林烨带着全部账本直奔海关。在稽查科,他把三年的进出口记录摊在桌上:每一颗螺丝钉都有报关单。
事情澄清了,但现金流已经断裂。就在林烨考虑卖厂时,山本一郎出现了。这个父亲当年的日本朋友,现在是一家创投基金的顾问。
林桑,我看好你的项目。山本递来名片。
谈判很顺利,直到山本提出:我们要控股。
林烨放下茶杯:山本先生,华烨可以合作,但不能易主。
谈判破裂了,但山本临走前说:林桑,你比你父亲更固执。
真正的转机来自一个投诉电话。一个大学生买了华烨手机,说wIFI总断线。林烨亲自上门排查,发现是路由器兼容问题。解决后,大学生说:林总,你们要是能做智能手机就好了。
回厂路上,林烨经过腾讯大厦,玻璃幕墙上互联网+的标语格外醒目。他忽然明白,手机不只是硬件,更是入口。
2010年元旦,华烨智能手机项目部正式成立。最困难的时候,团队睡在实验室,用泡面充饥。半年后,第一台智能机下线,取名华烨1号。
但就在量产前夜,屏幕供应商突然违约。
是宝隆截胡。老周红着眼睛说。
林烨沉默片刻,抓起电话:给我接比亚迪的王总。
王总,听说你们有屏幕产能闲置?
宝隆也来找过......
我只要五千套,现金结算。
这场赌博成功了。比亚迪的屏幕虽然规格稍低,但成本只有一半,而且功耗更低,意外提升了续航。
华烨1号一炮而红。三个月后,宝隆越南工厂罢工的消息传来。王经理再次登门,这次是来谈代理合作。
林总,宝隆想代理华烨手机。
林烨看了眼名片,轻轻推回去:代工的时代过去了。
站在新厂区的观景台上,林烨望着脚下的灯火。远处,宝隆的招牌已经黯淡,而华烨的LoGo在夜色中熠熠生辉。
老赵送来财报,利润数字令人欣喜。但林烨的目光停在研发投入栏——比利润还高20%。
值得。他轻声道,像是回答父亲当年的疑问。
夜风拂过,带来海的气息。林烨想起二十年前,父亲带他站在这里,指着荒滩说:这里将来会是深圳最亮的地方。
现在,灯火真的亮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