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中“归途已断”
的记载,更是为198o年大鹏湾的任务蒙上了一层悲壮和神秘的色彩。
赵卫国知道多少?他保留这些旧物,是怀念?还是另有所图?他对自己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与“龙焱”
长相相似的年轻人,到底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是单纯的利用?还是…有所怀疑和试探?
玉佩的警示,很可能就与赵卫国深藏的这些秘密有关。
那双暗处的眼睛,也许就代表着赵卫国背后更复杂的势力或恩怨。
形势比想象的更复杂。
林烨意识到,与赵卫国的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他必须更加小心,既要借助赵卫国的力量展自己,又要时刻提防可能存在的陷阱。
暂时按下对木盒秘密的探究,林烨将重心转回迫在眉睫的土地开上。
五亩地已经拿下,不能让它闲置。
必须尽快让它产生价值,哪怕只是微小的价值,也能巩固他的地位,并为进一步的行动积累资本。
他再次找到那个小包工头,以“红星建材服务社”
的名义,启动了对那块洼地的“初步开”
。
计划很简单:投入少量资金,将洼地进一步平整夯实,修建简易的排水沟,然后搭建几排标准化的、可拆卸的钢结构简易仓库或工棚。
“林哥,搞这么大动静,就为了堆点建材?是不是太浪费了?”
包工头有些不解。
这点投入,相对于土地未来的价值,确实微不足道。
林烨摇摇头,目光深远:“你不懂。
我们不是在建仓库,是在‘种’地。
先把架子搭起来,把‘已开’的印记打上去。
以后,无论谁来动这块地,都要先考虑我们这些‘现有设施’。
这叫‘事实占有’,懂吗?”
包工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林烨的意图很明确:通过最低成本的“开”
,造成既成事实,强化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
将来,无论是政府征地补偿,还是与其他方合作开,这些简易设施都将成为谈判的筹码,大大提高要价能力。
这是一种非常前的“土地囤积”
策略。
工程很快启动。
推土机轰鸣着平整土地,工人们开始打地基、立钢架。
动静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城郊结合部,还是引起了一些注意。
红星村的村民看到“公家”
项目真的动了工,还能拿到租金,对林烨和协调小组的态度更加配合,中心小学的拆迁谈判也因此顺利了不少。
赵卫国得知后,对林烨的“办事能力”
更加赞赏。
然而,就在工棚搭建到一半时,麻烦还是找上门了。
这天下午,两辆挂着国土局牌子的吉普车停在了工地旁边。
车上下来几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为的是一个面色严肃的中年科长。
“谁是这里的负责人?把土地使用手续和规划许可拿出来看看!”
科长语气生硬。
包工头吓了一跳,连忙打电话给林烨。
林烨接到电话,心中冷笑。
果然有人坐不住了!
他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赶到工地,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迎上去。
“各位领导好!
我是区重点项目建设协调小组的项目联络员林烨。
这块地是我们小组协调,临时租赁红星村集体土地,用于中心小学项目的建材周转和工人休息,手续齐全,在街道办都有备案。”
他边说边拿出协调小组的介绍信、与村里签订的租赁合同以及街道办的备案回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