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小组的工作,让林烨得以近距离观察特区建设这台庞大机器的运转方式。
他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关于项目审批、资金流向、土地征用、部门协调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他不再是那个只能靠倒卖邮票和电子表赚取快钱的投机者,而是开始触摸到权力与资本结合的真实脉络。
赵卫国对他越来越倚重,一些不太重要但需要细心处理的协调工作,开始直接交给他去跑腿。
林烨总能办得妥帖周到,既维护了赵卫国的面子,又悄悄为自己积累着人脉。
他在小组里渐渐站稳了脚跟,不再是那个可有可无的“关系户”
。
但他心中始终惦记着那块五亩的边角地。
那是他实现第一个实质性土地目标的跳板。
他利用工作便利,多次调阅中心小学项目的规划图纸和相关文件,反复研究那块地的位置、地形、权属关系。
地属于红星村第三生产队集体所有,目前是一片长满杂草的洼地,边缘有几间破旧的猪圈。
在规划图上,它紧邻学校运动场的东北角,未来学校建成后,这里将是人流和商业的黄金地段。
关键是如何拿下它。
直接购买?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集体土地。
合作开?需要村里同意,且程序复杂,容易引人注目。
最好的方式,是找到一个合法的、不易察觉的切入点。
机会出现在一次小组内部关于项目拆迁补偿的讨论会上。
有成员提到,中心小学项目红线内涉及几户村民的宅基地拆迁,补偿谈判遇到了阻力,村民要求过高。
林烨心中一动。
他会后私下找到负责拆迁协调的街道办老王,递上一支烟,闲聊般问道:“王哥,中心小学那几户‘钉子户’,是不是就挨着红星村三队那块洼地?”
老王吐了个烟圈,点点头:“可不是嘛!
那几户难缠得很,非要按临街商铺的标准补偿,狮子大开口!
搞得三队那边也有些人心浮动,觉得他们那块洼地也值钱了,真是添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林烨立刻捕捉到了关键信息:拆迁补偿的争议,已经影响到了旁边那块集体地的预期!
村里人开始觉得自己的地“值钱”
了,这既是障碍,也可能成为机会!
他顺着话头说:“是啊,补偿标准得统一,不然以后工作更难做。
不过话说回来,三队那块洼地,要是能趁着这次项目,一起规划进去,哪怕只是做个绿化或者临时停车场,也能给村里增加点收入,平息一下情绪,说不定还能促进那几户拆迁呢?”
老王眼睛一亮:“哎?小林你这个想法有点意思!
把边角地利用起来,给村里点甜头,说不定真是个突破口!
我回头跟领导汇报一下看看!”
林烨心中暗喜。
他成功地将话题引向了“利用边角地”
,并给出了一个看似为公的“合理化建议”
。
只要这个思路被上面接受,他就有机会以“项目协调”
的名义,介入到与村里的接触中。
几天后,赵卫国果然找林烨谈话,提到了这件事。
“小林,街道办老王提了个想法,说把中心小学旁边红星村那块洼地临时利用起来,缓和拆迁矛盾。
你觉得可行性怎么样?”
林烨心中笃定,知道自己的铺垫起了作用。
他故作沉思状,然后谨慎地回答:“赵主任,我觉得可以试试。
那块地闲着也是闲着,如果能由项目方出面,以租赁或者合作的方式,短期利用起来,比如建个临时建材堆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