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烨厂废墟上的焦糊味还没散尽,晨雾中已传来推土机的轰鸣。
林烨踩着碎砖块走向临时搭建的板房办公室,墙上新挂的白板写满重建计划。
老赵端着搪瓷缸蹲在门口,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
林总,银行刚来的通知。
"
会计把传真纸递过来,"
说我们抵押贷款要重新评估。
"
纸上"
抵押物价值存疑"
的红章刺眼。
林烨把纸揉成团扔进铁桶,火苗窜起时他瞥见桶底未燃尽的塑料片——是烧毁的永昌公司台账残页。
"
评估组十点到。
"
老赵踢了踢桶,"
带队的是新调来的副行长,听说有海外背景。
"
评估组比预定早来半小时。
副行长穿着定制西装,金丝眼镜后目光锐利。
他带来的测绘仪在厂区边界反复报警,最终停在7号地块边缘。
"
地下有异常空洞。
"
副行长敲着平板电脑,"
需要钻探验证。
"
钻孔机作业时,林烨在板房接北京电话。
秦参谋长声音带着电流杂音:"
那个副行长查过了,背景干净得可疑。
他父亲是侨联老干部,但有个妹妹嫁到了德国。
"
正午钻探结果令人心惊:地下十五米处现钢筋混凝土结构,取样显示是二战时期日本军工标准。
更蹊跷的是,钻头带上的锈屑里检出海水成分。
"
这里曾是海湾。
"
地质专家对比老地图,"
1945年填海造陆。
"
重建施工因此暂停。
当晚林烨潜入市档案馆,在水利工程卷宗里找到惊人记录:填海所用沙土来自某日军基地拆除废料。
附件照片显示,运输船队隶属"
樱花"
部队。
"
他们在埋东西。
"
老陈深夜看着照片,"
不是宝藏,是证据。
"
新一轮较量从媒体开始。
特区报纸突然刊"
民营企业占用抗战遗址"
的报道,配图是华烨厂区与历史地图叠加。
很快有"
文史专家"
上电视要求保护遗址,观众热线被打爆。
"
有组织的水军。
"
小赵监控着舆论,"
ip地址集中在境外。
"
更狠的招数是工人闹事。
某维权组织突然为华烨厂下岗职工提供免费律师,诉状要求清查资产。
领头人竟是老钱失踪的儿子,他举着的遗照却是陈立群。
"
栽赃照片。
"
阿梅指着照片角落,"
老钱穿的是永昌工装!
"
乱局中,林烨收到加密邮件。
件人自称"
知情人"
,附件是副行长与田中在瑞士银行的转账记录。
最后一页扫描件让林烨脊背凉:1983年特区规划会议纪要,与会者签名栏有副行长父亲的名字。
"
他们布局了十几年。
"
秦参谋长派来的调查组得出结论,"
从特区立项就在渗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