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相通!
我们可以仿制改进!
"
改造旧厂房的工程在酷暑中展开。
林烨带着工人们拆解报废设备,用打捞的机床零件组装原型机。
第八天深夜,当新机床铣出第一个合格的表壳时,车间里爆出欢呼。
但危机接踵而至。
周一清晨,工商局的人上门查封设备,称有人举报"
非法改造境外禁运物资"
。
僵持中,张爷带着特区管委会副主任赶到。
副主任查看文件后厉声道:"
这是特区批准的技术创新项目,谁在阻挠改革开放?"
风波过后,林烨在机床底座现刻着的日文编号。
查询档案得知,这台设备原属日本某军工企业,1982年神秘失踪。
而该企业的创始人,正是山本一郎的大学同窗。
"
从那时起,他们就在布局。
"
林烨对老赵说。
更令人心惊的是,随着新机床投产,华烨手表的精度大幅提升,香港客户主动提高报价。
而曾经卡脖子的塑料厂,也突然同意赊账供货。
"
陈家收手了?"
老赵疑惑。
"
不。
"
林烨指着报纸上的通告,"
他们在竞标蛇口港扩建工程。
"
决战在特区届招商引资洽谈会上展开。
当陈立群在台上介绍"
蛇口现代化深水港计划"
时,林烨突然举手问:"
请问陈总,计划是否包括打捞1982年沉船?"
全场哗然。
陈立群强作镇定:"
不明白你的意思。
"
"
那艘装着巴统禁运物资的日出丸号。
"
林烨亮出打捞许可证,"
特区已经批准我们进行考古打捞。
"
次日,蛇口海域警艇云集。
当潜水员吊起第二个铁箱时,海关缉私艇鸣笛而至。
箱内不是机床零件,而是印着日文"
样品"
字样的核反应堆部件。
"
栽赃!
"
陈立群在岸上怒吼。
"
是吗?"
林烨打开部件内壳,露出里面微缩胶卷。
放大投影显示,这是陈家与境外公司关于技术转移的密约,签署人正是陈立群。
特区晚报刊登头版头条时,华烨厂区鞭炮齐鸣。
但林烨独自站在楼顶,望着开始退潮的海面。
老赵上来递给他一封信,邮戳来自日本横滨。
信纸只有一行字:"
棋局才到中盘。
"
落款处画着个残缺的锚形符号。
夜色渐深,特区灯火如星河流转。
林烨听见远处传来货轮汽笛声,那是即将启航的远洋货轮,装载着华烨生产的第一批精密仪器。
新的航线,已经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