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地下档案室弥漫着陈年纸浆与霉菌混合的气味。
林烨的手指在微缩胶卷阅读器的调节钮上轻轻转动,黑白影像在毛玻璃屏上流淌。
当1943年纳粹"
太阳计划"
的蓝图闪过时,他猛地按住倒带键——图纸角落的工程师签名与山本一郎的笔迹完全重合。
"
找到了。
"
林烨对身旁的老赵低语,指尖轻叩玻璃屏上那个鹰徽标记,"
这套地热电系统的原理,和华烨正在研的技术如出一辙。
"
老赵凑近细看,倒吸一口凉气:"
所以他们不是窃取我们的技术,而是在找回失落的遗产?"
深夜的留学生公寓里,台灯在墙面上投下摇曳的光影。
林烨将图纸复印件铺满地板,用红笔圈出关键节点:"
注意这个地热交换器结构——纳粹版本需要钻探五千米,而我们的新技术只需三千米。
"
"
但效率提升了三倍。
"
老赵对比着数据,"
难怪陈家要不择手段"
突然的敲门声打断对话。
林烨警觉地收起图纸,门缝下塞进一张明信片——新天鹅堡的夜景,背面用德文写着:"
明晨十点,宁芬堡宫天鹅湖。
"
落款是个浮雕的锚形印记。
次日的宁芬堡宫飘着细雨。
林烨在巴洛克式长廊里等候时,注意到画廊守卫反复调整着对讲机频率。
当挂钟敲响十下,出现的不是预期中的山本家族成员,而是秦参谋长派来的特使——位戴金丝眼镜的核物理专家。
"
图纸是诱饵。
"
专家递过加密平板,"
真正的地热装置藏在阿尔卑斯山腹地,二战时期扩建的v2火箭基地。
"
三人驱车前往加米施-帕滕基兴的途中,老赵一直在破译平板里的文件:"
装置的核心是钍基熔盐堆,但陈家篡改了设计图,故意让冷却系统存在缺陷。
"
雪山隧道入口被伪装成废弃矿场。
穿过三道防爆门后,眼前景象令人震撼:足球场大小的洞穴里,布满管道的装置正在低鸣运行。
但墙上的辐射警示灯闪着红光——冷却剂泄漏已使辐射值标。
"
他们不是在电,"
专家检测着空气样本,"
是在生产武器级钚。
"
突然的警报声震耳欲聋。
铁门陆续落锁,通风系统停止工作。
控制台屏幕闪现倒计时:oo:59:59。
"
自毁程序!
"
老赵试图撬开电路板。
"
不对。
"
林烨指向主控电脑的接口,"
这是远程操控,信号源在"
他掏出父亲遗留的怀表,打开暗格里的微型接收器。
频率扫描锁定了一个熟悉坐标——深圳华烨厂区。
"
调虎离山!
"
林烨一拳砸在控制台上,"
他们的真实目标是我们的地热示范站!
"
卫星电话接通秦参谋长时,背景音是急促的警报声。
"
十分钟前,大亚湾地热井出现压力异常。
"
视频画面里,井喷的蒸汽笼罩了整个厂区。
"
是共振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