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赵卫国的会面,让林烨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想在深圳的土地上分一杯羹,绝非易事。
政策壁垒、关系网络、资金实力,缺一不可。
他手里那几千块钱,在普通人眼里是巨款,但在真正的资本游戏里,连入场券都买不到。
他必须尽快完成原始资本的快积累!
常规的贸易和加工,周期长,见效慢。
他需要一条更“野”
的路子。
赵卫国提到的“电子表、计算器”
,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了芽。
这确实是八十年代初最暴利的行当之一。
从香港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的电子表、计算器、尼龙袜、录音带等“洋货”
,在内地是绝对的紧俏品,利润翻几倍甚至十几倍都是常事。
但正如赵卫国所说,这条路水深,风险极大,需要过硬的渠道和胆量。
林烨决定试一试。
他不是莽夫,深知其中的风险。
他需要找到一个可靠的“上线”
和安全的交易方式。
他没有再去找赵卫国,这种事不能把对方牵扯太深。
他开始有意识地在深圳最鱼龙混杂的地方转悠——罗湖桥附近的边民集市、东门老街的巷子深处、以及一些晚上才悄悄开张的“地下”
交易点。
他穿着普通,操着略带北方口音的普通话,装作对什么都好奇的愣头青,实则暗中观察着那些行色匆匆、眼神警惕的交易者,留意着他们交易的暗号和方式。
他很快现,这些“水客”
大多有固定的圈子,对外人极其警惕。
连续几天,他都没有找到突破口。
就在他考虑是否要换个思路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出现了。
那天下午,他在东门老街一个偏僻的巷口,看到一个穿着花衬衫、戴着蛤蟆镜的年轻人和一个本地模样的中年男人生了争执,声音压得很低,但情绪激动。
“……说好的价,怎么能临时变卦?”
“大佬,现在风头紧啊,过关风险大,不加钱没法做啦!”
“你这不是坐地起价吗?”
林烨听力极佳,隐约捕捉到“过关”
、“风险”
等关键词。
他心中一动,放缓脚步,在不远处一个旧书摊前假装翻书,耳朵却竖了起来。
那两人争执了几句,似乎不欢而散。
花衬衫年轻人愤愤地啐了一口,转身要走。
中年男人则脸色阴沉地站在原地。
林烨判断,这花衬衫年轻人很可能是内地来的“买家”
,而中年男人是本地负责“带货”
的“水客”
或中间人。
交易因为价格谈崩了。
机会来了!
林烨不动声色地跟上那个花衬衫年轻人。
跟了两条街,在一个相对安静的拐角,林烨快步上前,低声叫住了他:“兄弟,留步。”
花衬衫年轻人警惕地回过头,打量着他:“干嘛?”
林烨露出一个友善的笑容,递过去一支烟:“刚才在那边,不小心听到一点。
是不是货出了问题?”
年轻人眼神一凛,更加警惕:“你谁啊?关你什么事?”
“别紧张,兄弟。”
林烨压低声音,“我也是北边来的,想找点门路。
看你像是懂行的,能不能指点一下?规矩我懂,绝不让你白忙活。”
他说话间,手指看似无意地捻了捻,做了一个数钱的动作。
年轻人将信将疑,但看林烨态度诚恳,不像条子(警察),语气缓和了些:“指点?现在风声紧,靠谱的渠道难找,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