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系统官员,在外滩俱乐部举办酒会。
转折点生在周六早晨。
林烨在和平饭店餐厅遇到一位白老人独自用餐,对方手边放着英文版《金融时报》。
他注意到老人用红笔圈出的一则消息:美国利率波动对新兴市场的影响。
"
老先生也关注国际金融?"
林烨上前搭话。
老人抬头打量他:"
年轻人懂这个的不多。
"
交谈中林烨得知,老人是解放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最后任经理,现在被返聘为顾问。
更关键的是,老人透露了个重磅消息:中央正在研究放开个人股交易限制。
"
但有个前提,"
老人用筷子蘸水在桌上写了个"
稳"
字,"
不能乱。
"
林烨立即调整策略。
他让赵广财停止接触黑市,转而联系上海财经大学的教授,赞助召开"
证券市场规范化"
研讨会。
同时通过秦参谋长的关系,向上面递交了《关于建立全国统一证券市场的建议》。
陈立群很快察觉到变化。
研讨会第二天,国际饭店打来匿名电话:"
林总,陈先生想请您吃个便饭。
"
饭局设在锦江饭店包间。
陈立群与陈立明有七分相像,但气质更阴柔:"
家兄在深圳多蒙照顾。
听说林总对证券市场很有见解?"
"
略知皮毛。
"
林烨转动茶杯,"
陈先生有何指教?"
"
明人不说暗话。
"
陈立群推过份合同,"
我们合作拿下认购证行权,利润三七开。
"
林烨扫了眼合同附件,瞳孔微缩——陈家竟然已经拿到十家企业的承销承诺!
这意味着他们早就在暗中布局。
"
条件很诱人。
"
林烨放下合同,"
但我有个问题:七号仓库的货,陈先生打算怎么处理?"
陈立群笑容僵住。
林烨心中冷笑,父亲笔记里的"
浦西七号库"
果然戳中了要害。
当晚,林烨冒雨摸到苏州河边的旧仓库区。
七号库铁门紧锁,但从门缝能看到里面堆满印着外文的木箱。
附近老人说,这仓库解放前是洋行的,去年突然活跃起来,经常有卡车半夜进出。
"
查海关记录。
"
林烨对赵广财说,"
我要知道里面是什么。
"
三天后,答案让人震惊:箱子里是走私的日本收录机零件,报关单上却写着"
机械设备"
。
更蹊跷的是,收货方是陈家控制的贸易公司。
"
用走私利润囤积认购证资金。
"
林烨在地图上画出一条线,"
从日本到上海,再到股票市场,完美洗钱链条。
"
但没等他采取行动,第二天《解放日报》刊出报道,质疑"
个别外来资本扰乱金融市场"
。
虽未点名,但明显针对林烨。
"
要不要找秦参谋长?"
赵广财着急。
"
不。
"
林烨撕碎报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