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知那“巧思”
之名带来的微光,尚未能完全驱散军中保守派系与士人阶层投下的阴影,一个更为现实和紧迫的难题,便如同南国夏日骤降的暴雨般,轰然降临在全军头上——后勤,这支数千人队伍赖以生存的命脉,正以前所未有的度陷入枯竭。
大军驻扎泉州城外已近一月,人吃马嚼,每日的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原本依靠沿途缴获和泉州方面有限供给的粮草,眼见着就要告罄。
更雪上加霜的是,为了维持王审知推行的卫生防疫措施,柴薪的消耗度远以往,负责采伐的辅兵队每日归来时间越来越晚,带回的柴薪却越来越少,质量也越来越差——新砍的湿柴居多,需要暴晒多日才能使用,远水难解近渴。
这日清晨,王审知照例前往中军大帐参与晨议,刚至帐外,便听见里面传来王潮压抑着怒火的低沉声音,以及后勤官带着哭腔的辩解。
“不足十日?你前日还报说能撑半月!
这粮秣难道是自己长了翅膀飞了不成?!”
王潮的指节重重敲在楠木案几上,出令人心悸的闷响。
“大帅明鉴啊!”
后勤官伏在地上,声音颤,“实在是……实在是耗用太快!
各部人马,每日人畜所需已是定额,王参军那边每日煮沸饮水、消毒营具,所需柴薪又占了额外的一大块……城外山林近处的干柴早已砍伐一空,如今需到十里之外砍伐,往返耗时,弟兄们疲于奔命,效率大减……加之近日又有几场小雨,新砍的柴火更难晾干……”
帐内的其他将领沉默着,但不少人的目光若有若无地瞟向了刚进帐的王审知,眼神复杂。
那里面有着对粮草短缺的本能焦虑,也有几分“看你出的好主意”
的无声埋怨。
王审知心中一沉。
他知道防疫措施会增加消耗,却没想到形势严峻至此,更没想到这额外的消耗如此快就成了压垮后勤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立刻感受到了一道冰冷的目光,不用看也知道来自站在帐角阴影处的郑珏。
这位老儒生嘴角似乎噙着一丝冷笑,仿佛在说:看吧,你那些离经叛道的“巧思”
,终将招致恶果。
王潮揉了揉眉心,脸上写满了疲惫与焦虑。
他挥挥手让后勤官退下,目光扫过帐内众将,最后落在王审知身上,语气沉重:“明远,你都听到了。
防疫之事,成效显着,我深知。
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后勤崩坏,军心一乱,纵有良策,亦无从施展。
这柴薪之困,你……可有良策?”
这一刻,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王审知身上。
有期待,有怀疑,更有冷眼旁观等着看笑话的。
王审知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上前一步,朗声道:“兄长,诸位将军。
柴薪之困,其根源并非防疫之法,而在转运之难与耗用之费。
若能提升转运之效,革新耗用之器,则此困可解,防疫亦可延续!”
“说得好听!”
一名掌管辎重的队正忍不住嘟囔,“转运靠得是人力畜力,还能飞出花来不成?”
王审知不慌不忙,转向王潮:“兄长,可否将近日粮秣、柴薪转运的记档竹简与我一观?尤其是记载各队耗时、耗力、损耗的部分。”
王潮虽不明所以,但还是点了点头,示意亲兵去取。
等待的间隙,郑珏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王参军莫非又要施展‘巧思’,于竹简数字间变出粮草柴薪来?”
话语中的讥讽之意,帐内人人皆闻。
王审知平静回应:“郑先生,数据不会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