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脆弱的命门。
“很好。”林远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任何意外,“问题看得很清楚,解决方案呢?”
“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开源节流,回笼资金!”
“我建议,立刻暂停所有非核心的、短期内无法产生现金流的项目。比如光子芯片实验室的二期投入,可以暂缓。集团总部的行政开支,必须削减30%。”
“启动江南科创基金的二期募集,我将带队飞往新加坡和中东!去向淡马锡,去向阿布扎比投资局,兜售我们启明联盟的Ip。我保证,在三个月内为集团,带回至少一百亿的救命钱!”
“好!”林远重重地点了点头,“这件事,我给你最高授权!”
“下面,”他的目光,转向了王海冰和汪韬,“技术战线。我们的剑和盾,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第二部分,核心技术与产品盘点。
王海冰站起身,他的脸上写满了技术人的严谨。
“报告林董,目前我们三大技术平台,和两大核心产品的进展,如下:”
“1. 启明-I军用芯片,第一批工程样品,已通过石坚教授的所有测试,正式获得准入许可。与远望号项目组的联合调试工作,已经启动。问题是普罗米修斯计划,虽然成功。但我们拿到的,只是实验室级别的工艺流程。要将其转化为可以大规模、高良率、低成本量产的工业级工艺,还需要至少六个月的工艺摸索。”
“结论就是,军用线,短期内,无法为集团,贡献任何收入。它依旧是一个纯粹的烧钱部门。”
“2. 启明-I民用芯片,与dm、大江、石头、德施曼的首批总计三千万片的供应合同,已全部签订。首批五百万片,已交付dm。问题是产能,依旧是我们最大的瓶颈。刘总的合资建厂计划,虽然已经启动。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现有的产线,已经超负荷运转。预计在未来三个月,我们将面临,至少一千万片的交付缺口!”
“3. 工业之心,我和汪总已经与汉斯先生,以及江钢的团队完成了第一轮的技术方案评审。端、网、云三大作战集群,已经全部进场。但这是一个,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我们懂芯片懂软件。更需要我们懂炼钢,懂物流,懂化工……我们的人才储备,特别是既懂It又懂ot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
王海冰的汇报,充满了问题和挑战。
而汪韬的补充,则更加直接和不客气。
“林远,”他抱着双臂,靠在椅子上声音冰冷,“我只说三点。”
“第一,你那个硅谷研发中心,关得太早了。我们天璇-E的生态,才刚刚起步,现在等于断了一条腿。”
“第二,光子芯片的钱,一分都不能少。否则我立刻退出。”
“第三,”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你们现在所有项目的人,都归我管。我需要绝对的指挥权。”
他的话依旧是那么的桀骜不驯。
但在场的没有任何人再敢反驳。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疯子,说得总是对的。
林远看着眼前这幅,充满了内忧外患的技术作战图,久久没有说话。
自己必须做出抉择了。
“好。”
良久之后,他缓缓地开口。
“我宣布,几项决定。”
“第一,”他看着刘华美,“开源,我同意。节流,我反对。”
“光子芯片的钱,一分都不能少!不仅不能少,我还要追加投资!从我个人的股权分红里,再拿出五个亿注入到pFL的账户里去!”
“我们可以输掉一场战役。但我们绝不能,输掉未来!”
“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