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紧锁玻璃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
园区中央,那栋气派的管委会大楼前更是荒草丛生。
一个典型的“僵尸园区”
。
林远没有去管委会,而是根据他提前查好的资料,直接走进了一栋毫不起眼的研楼。
在三楼的一间实验室里,他见到了这次的目标——张春华,一位专攻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
的海归博士。
实验室里,条件简陋得令人心酸。
几台老旧的实验设备,出“嗡嗡”
的噪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化学试剂味道。
张春华本人,四十出头的年纪,头却已经花白了大半,眼窝深陷,神情憔悴,但那双眼睛里,却依旧闪烁着一种属于技术人员特有的光芒。
“林……林先生是吧?”
他看着林远的名片,有些局促地搓了搓手,“不好意思啊,我这里比较乱。
您……您真的是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
“当然。”
林远笑了笑,指着他身后那台正在运转的“分子束外延”
设备,开门见山,
“张总,我看了你们的专利资料。
你们的‘高纯度氮化镓单晶生长技术’,在关键的位错密度指标上,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
这个技术如果能实现量产,将彻底打破国外在高端射频芯片领域的垄断。
我说的没错吧?”
张春华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像是遇到了知音,拉着林远,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技术、自己的理想,以及自己面临的困境。
“林先生,您是懂行的人!”
他激动地说道,“我的技术绝对没问题!
只要给我三千万!
不!
两千万!
只要两千万,我保证在半年内,就能拿出性能媲美科锐公司的晶圆片。”
“张总,这么有前景的项目,没有找过别的投资机构合作吗?”
林远问道。
“唉……”
张春华听到林远的问题,情绪低落了下去,“我找遍了江州所有的投资机构,也找过市里的产业引导基金。
他们一听我是搞‘基础材料’的,连我的商业计划书都懒得看。
他们说这个东西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不如去投那些搞app、搞直播的互联网公司。”
“我也想过去深圳、去沪市找机会。
可我这个项目,太依赖本地的产业链配套了。
芯片这个东西,不是一个人能搞成的。
它需要上游的特种气体、高纯金属靶材,也需要下游的封装、测试企业……可这些在咱们江南省,几乎是一片空白!”
他指着窗外那片死气沉沉的园区,苦笑道:“您看,他们把楼盖得这么漂亮,规划的也十分齐全,我需要的下游产业链配套,在他们原来的规划里都是完备的,可是结果呢?”
林远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
等他说完,林远才缓缓地开口,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张总,像你这样的‘种子企业’,在这个园区里还有多少?”
张总愣了一下,随即更加苦涩地摇了摇头。
“三年前,我们这栋楼里,还有七八家像我们一样,从海外回来的技术团队。
搞激光雷达的,搞生物制药的,搞特种光纤的……现在,就只剩下我一家了。”
林远的心,狠狠地沉了下去。
他站起身,对着这位在绝境中依旧坚守理想的博士,郑重地伸出了手。
“张总,谢谢你。
今天你说的这些,对我非常重要。”
他没有给出任何承诺,也没有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