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都过了我们德国d标准的最高要求!
孟先生告诉我,这是林书记下的死命令。
那就是标准,一个毫米都不能降!”
魏建功看着眼前这个金碧眼的德国专家,又看了看旁边那个虽然年轻,但脸上却写满自信的孟彦,眼中露出了深深的赞许。
调研的最后一站,有些出人意料。
车队没有去石砚文旅小镇,也没有去现代农业示范园,而是直接开到了“青川新时代干部展学院”
。
此时,学院最大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
一场特殊的课程,正在进行。
主讲人,不是什么专家教授,而是青川本地的民营企业家朱海坤。
课程的题目,也很有意思——《一个青川商人的自白:我所亲历的“青川度”
》。
魏建功书记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带着郑宏图和林远,悄悄地从后门走了进去,在最后一排坐下。
“……所以当外面的人问我,什么是‘青川模式’?什么是‘青川度’?”
台上的朱海坤,讲到动情处,声音都有些哽咽。
他没有念稿子,讲的全部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从当初是如何被“逼”
着拿出六个亿,接手烂尾盘的绝望,到后来政府是如何用一套套精准的政策组合拳,帮他把这个“巨坑”
盘活,并最终实现盈利的逆袭。
他讲得真实,讲得接地气。
台下,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和企业家学员们,听得如痴如醉。
“我告诉他们,没有什么复杂的理论!”
朱海坤说到这里,对着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
“就他妈的两件事——把我们商人,当成真正的人来看待!
把我们企业的事,当成政府自己的事来办!”
话音刚落。
台下,爆出了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掌声中,魏建功书记缓缓地站起身,什么也没说,只是带头鼓起了掌。
他看着台上的朱海坤,又看了看身旁那个一脸平静的林远,那双洞悉世事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返程的考斯特上,气氛比来时,要轻松了许多。
“建功书记,”
郑宏图笑着开口,打破了沉默,“您看,我们青川的这堂‘实战课’,上得怎么样啊?”
魏建功没有直接回答。
他看着窗外那片飞倒退的田野,沉思了许久,才缓缓地开口。
他的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
“宏图啊,我们很多人,都在研究‘青川模式’。
研究它的数据,研究它的项目,研究它的政策。”
“但今天看下来,我觉得他们都搞错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青川的成功,本质上不是经济的成功,也不是项目的成功。”
“它是一种方法论的成功。”
他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不远处,正与高振邦省长低声交流着什么的林远。
“这个年轻人,他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引进了多少项目,创造了多少gdp。
而是他找到了一套,如何在一个看似‘死水一潭’的地方,重新激活人性中的善意,并彻底释放出民间蕴藏的无穷活力的正确方法。”
“他让干部们相信,只要肯干事,就能出成绩,就能被提拔;他让商人们相信,只要守规矩,就能赚到钱,就能受尊重;他让老百姓相信,只要肯努力,生活就真的会一天比一天好!”
“这种‘信任’的重建,才是‘青川奇迹’背后,真正的密码。”
魏建功说到这里,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声音里带着一丝欣赏,也带着一丝感慨。
他转过头看着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