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同学,为什么坚持选择京都土木?以你的分数完全可以读更热门的专业。
"
黑框眼镜女记者率先问。
李沐言调整了下坐姿,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这是前世应对媒体时养成的习惯。
"
建筑不仅是钢筋水泥的组合,"
他声音不大但很清晰,"
更是人们生活的容器。
我想学习如何让城市更有温度。
"
这个回答让在场记者纷纷低头记录。
黑框眼镜女记者追问道:"
这种观点不像高中生能有的,是受什么人影响吗?"
"
我爷爷。
"
李沐言从爷爷手中接过来那张泛黄的照片,镜头立刻推近,"
他是老建筑工人,常说好房子要经得起风吹雨打,更要经得起人心检验。
"
照片在记者手中传阅,引一阵感叹。
李沐言趁机深呼吸,余光突然瞥见张舒窈一家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门口,他们不是应该准备旅游去了吗。
此时的张建国双臂交叉靠在门框上,林老师满脸骄傲,张舒窈则紧张地咬着下唇。
"
接下来有什么计划?还会继续做蔬菜生意,还是会利用暑假继续创业其他内容?"
一个年轻男记者问。
"
蔬菜生意会做到开学前。
"
李沐言顿了顿,"
另外打算提前预习大学课程,图书馆已经借好了《结构力学》和《建筑材料学》。
"
记者们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
通常高考结束的学生都会谈论旅游、玩游戏,而不是预习大学课本。
"
你刚才拒绝了北大招生组的邀请?"
一个声音从后排传来,"
那可是多少学生梦寐以求的机会。
"
房间突然安静下来。
李沐言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连门口的张建国都微微直起了身子。
"
北大很好,"
他斟酌着词句,"
但我更想专注于土木工程领域。
京都有全国最好的师资和实验室。
"
"
是为了那个姑娘吗?"
突然有人插话,语气带着调侃,"
视频里你们看起来很亲密。
"
李沐言的手指僵住了。
镜头立刻转向门口的张舒窈,她"
啊"
了一声,满脸通红地躲到母亲身后。
这个反应引得记者们哄笑起来。
"
我们只是同学。
"
李沐言迅否认,却控制不住看向张舒窈的方向。
摄像机精准捕捉到这个眼神,日后将成为采访视频点击量最高的片段。
张建国咳嗽了一声,声音不大但足以让房间安静下来。
那位记者讪讪地转移了话题:"
能分享一下学习方法吗?71o分可不是随便能考出来的。
"
"
规律作息,注重效率。
"
李沐言给出标准答案,心里却想着那些重生带来的优势——前世积累的专业知识,成年人的自律,以及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
"
最想感谢谁?"
黑框眼镜女记者问道。
李沐言回答"
先是我爷爷和奶奶,还有我的父母,"
他声音有些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