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取出一块温润的沉香木,在烛火上细细烘烤。
青烟袅袅中,他铺开一张古旧的桑皮纸,用狼毫笔蘸满松烟墨)
掌柜的,既然您对情有独钟,老汉今日便把这故事细细研磨,让每个字都带着长白山的晨露与月光。
---
参娘缘:三生石上的沉香泪
第一章林深见鹿
光绪二十三年的长白山,初夏的日光透过千年红松的缝隙,在铺满松针的地面上洒下斑驳金辉。
年轻的参客赵永福背着鹿皮参囊,小心翼翼地拨开齐腰深的蕨菜丛。
他今年刚满二十,却是参帮里最被看好的后生——能听懂山雀的警讯,能闻出三里外的参香,更难得的是始终恪守着采参人的古训:春不采母,秋不采公,怀胎的母参绝不碰。
这日他循着只金丝雀的指引,来到二道白河畔的月亮湾。
但见一株六品叶的老参在溪边摇曳,参籽红得像要滴血。
永福正要上前,忽闻林中传来哀鸣。
原来有头母鹿被捕兽夹所困,鹿崽正焦急地舔舐母亲流血的伤腿。
永福毫不犹豫地上前撬开兽夹,又掏出随身携带的止血参粉为母鹿敷药。
待他再回头时,那株六品叶竟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个白衣女子立在参田深处。
她青丝如瀑,眉目如画,衣袂在山风中飘飘欲仙。
小郎君心善。
女子声音清越如泉水击石,可知你方才所救,是山神的信使?
永福怔在原地,他从未见过这般女子——肌肤比长白山的雪还白,双眸比天池的水还清,周身散着淡淡的参香。
女子轻抚身旁的参株:我乃这片参田的守参人,名唤素心。
念你慈悲,特来相告——往北三十里有个狼牙洞,洞中有株百年血参正要开花。
永福这才想起老把头的告诫:深山里若遇见自称守参人的女子,定要恭敬相待。
他连忙作揖:多谢仙姑指点。
素心却摇头轻笑:莫叫我仙姑。
我不过是与这些参株相伴久了。
她指尖轻点,永福参囊里的几株寻常山参竟泛起莹莹光泽,这些参你带回去,够给你娘治咳疾了。
永福大惊,他从未向人提过娘亲卧病之事。
待要再问,素心已化作缕青烟没入参田,只在原地留下支白玉参簪。
第二章月下盟誓
永福依言往北而行,果然在狼牙洞找到那株血参。
这参生得奇特,主干如游龙盘绕,参须赤红如血,顶端的花苞正吐出金色花粉。
他谨记素心叮嘱,只取三须,不断主根。
当夜他在洞中宿营,梦见素心在月下起舞。
她的舞姿翩若惊鸿,所过之处参花尽开。
醒来时,现怀中不知何时多了个锦囊,里面装着七颗参籽和一张绢帕,帕上绣着:
月圆之夜,参田相候
此后数月,永福常借采参之名前往月亮湾。
素心总在暮色中现身,有时教他辨识药性,有时讲述山中趣事。
他得知素心是前明参帮帮主的后人,祖上为避战乱隐居深山;素心则从他口中知晓山外的世界——正在铺设的铁轨,日渐繁华的城镇,还有那个他从小长大的靠山屯。
这年中秋,永福带着家传的龙凤玉佩来到参田。
月光如水,素心正在参丛间采集露水。
见她踮脚去够高处的参叶,永福急忙上前相助。
二人手指相触的刹那,整片参田突然泛起柔光。
素心,永福鼓起勇气,我娘说若遇见想相伴一生的姑娘,就把这玉佩送她。
素心抚摸着温润的玉佩,眼中泛起泪光:永福,你可知我为何能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