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缓缓将长烟杆在火盆边磕了磕,烟灰簌簌落下,他浑浊的双眼望向窗外纷飞的大雪,声音沙哑而低沉)
掌柜的,既然您要听个细致的,老汉就给说道说道咱们关东挖参行里,最邪性也最伤情的——。
---
这事儿得从光绪二十年的长白山说起。
那会儿山里有个年轻的参客叫赵永福,是山东逃荒来的孤儿,跟着老把头李大山学挖参。
这孩子实诚,就是性子倔,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这年七月十五,鬼节。
按规矩,采参人这天都要下山祭祖,偏巧永福在二道白河畔现了一苗罕见的六品叶。
那参株在月光下泛着莹白的光,参籽红得像血。
师傅!
快来看!
永福激动地喊。
李大山赶来一看,脸色骤变:永福,快走!
这是月华参,只在鬼节现形,旁边必有护参的!
话音未落,林间忽然飘来一阵幽香。
但见月光下站着个白衣女子,青丝如瀑,眉眼清冷,正幽幽地望着他们。
三百年的道行李大山倒吸一口凉气,拉着永福就要跪拜。
那女子却开口了,声音空灵如山谷回音:老人家不必多礼。
我与此子有段尘缘未了,可否容我与他说几句话?
李大山知道这是遇上了得道的参仙,只得退到百步外守着。
参娘走到永福面前,轻轻抬起他的下巴:可记得三十年前,松花江畔那个喂你参汤的白衣女子?
永福如遭雷击。
他三岁那年随父母逃荒,母亲病死在路上,他奄奄一息时,确有个白衣女子用参汤救了他一命!
是是您?
参娘颔,眼中泛起泪光:我为你误了百年道行,今日缘尽。
这苗参你拿去,够你一世衣食。
只是她欲言又止,他日若在山下遇见一个眉心有朱砂痣的女子,万不可负她。
说罢,参娘化作一缕青烟没入参株。
那六品叶竟自动从土中跃出,稳稳落在永福手中。
李大山赶来时,只见永福痴痴地望着手中的参,脸上挂着两行清泪。
这之后,怪事接二连三:
永福下山卖参,明明谈好价钱,转眼买家就反悔;
好不容易成交,银子却在回家路上不翼而飞;
更奇的是,凡是永福挖的参,不出三日必定霉烂。
李大山看出端倪:孩子,你这是被参娘了。
她舍了道行救你,你又取了她的本体,这是要你记住这份情啊!
永福这才明白,那参娘是以这种方式,让他永远忘不了她。
如此过了三年,永福始终一贫如洗。
这日他来到松花江边,想要投江自尽,却听见婴儿啼哭。
循声望去,见个女婴被遗在江边,眉心一点朱砂痣红得刺眼。
永福想起参娘的话,抱起女婴,给她取名。
说来也怪,自收养念参后,永福的运气渐渐好了起来。
他挖的参不再霉烂,日子也一天天宽裕。
念参渐渐出落得眉清目秀,尤其那眉心朱砂,竟与当年的参娘一般无二!
转眼十八年过去,念参长成了大姑娘。
这年重阳,永福带着念参上山祭拜参娘。
走到当年遇见参娘的地方,念参突然晕倒在地,浑身滚烫。
永福慌忙采来草药,却见念参悠悠转醒,眼神变得无比沧桑:永福,可还认得我?
竟是参娘的声音!
原来,参娘当年为救永福,道行大损,不得不投胎转世。
如今机缘巧合,前世记忆苏醒。
我为你两度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