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棍的“把头”
就会低声吩咐:“都给我仔细撒目着!”
所有人的眼睛就得像篦子一样,把经过的每一寸土地梳一遍。
“蹲仓”
则是指长时间守在一个地方。
有时候根据经验,觉得一片山坳肯定有“大货”
,但一时没找到,就可能选择“蹲仓”
。
搭个戗子(窝棚),住下来,天天在附近“撒目”
,短则几天,长则半月,跟人参,也跟自己的耐心较劲。
---
“拿大价儿”
与“不留独苗”
费尽千辛万苦,人参终于“抬”
出来了。
这时候,还有最后两条铁律。
一是见了“大货”
(极品人参),要“拿大价儿”
。
就是这参不能私藏,得回到营地,当着所有人的面,由把头定个公道的价钱,优先卖给一起进山的伙伴。
这既是团结的象征,也避免了因分赃不均而起内讧。
二是“不留独苗”
。
如果现一片人参,其中有一棵特别小的“娃娃参”
,老练的采参人绝不会赶尽杀绝,一定会把这棵小的留下。
这不是怜悯,是智慧。
他们相信,山里的宝贝是取之不尽的,但你得给山神爷留个种,给后人留个想头。
伤了根本,下次山门就对你关上了。
---
您看,这采参人的故事,通篇没有一个鬼狐精怪,却比任何鬼故事都透着神圣感。
他们的恐惧,不是对具体形象的妖魔,而是对冥冥中的“山神爷”
,对赖以生存的自然法则。
他们的勇敢,也不在于杀了多少猛兽,而在于能克服内心的贪婪,恪守那些看似繁琐的规矩。
这黑土地上的故事,是不是越嚼越有味儿?掌柜的,下回咱们是顺着驿道,听听那些“马帮”
与“金坑”
里更悍烈的传奇,还是就着灶火,聊聊哪家“保家仙”
又显了灵?您尽管言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