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棂时,芷柔的身影化作点点墨痕,融回了画中。
明远这才现,画的右下角多了一行小字: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回校后,明远茶饭不思,整日对着那幅画的照片呆。
他总觉得芷柔的话里另有玄机。
看懂这幅画他反复琢磨着这句话。
突然,他想起古籍上记载的一种画中画技法。
他连夜赶回听雨轩,用特殊的光线照射古画。
果然,在紫外线下,画中显出了另一幅画面:
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正在月下吹箫。
他的眉眼,竟与明远有七分相似!
画旁还有一行题诗: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明远如遭雷击。
他想起家族谱牒上的记载,他的先祖陆文轩,正是明代苏州有名的才子,最擅吹箫。
他急忙回家翻查祖宅,在一个旧木箱里找到了先祖的手札。
泛黄的纸页上,清楚地记录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芷柔入选秀女,临别赠我画像一幅。
夜夜对画吹箫,以寄相思
手札的最后一页,字迹潦草:
闻芷柔病逝宫中,痛彻心扉。
今将画像悬于听雨轩,愿来世再续前缘。
明远带着手札再访听雨轩。
说也奇怪,他刚踏进书房,那幅古画就无风自动,画中芷柔的嘴角,似乎微微上扬。
当晚,明远在画前吹奏了一曲《梅花三弄》。
箫声呜咽,如泣如诉。
吹到动情处,他仿佛看见画中的芷柔在对他微笑。
第二天,管理员老徐头慌慌张张地跑来:奇了!
奇了!
那画那画变了!
明远赶到书房,只见画中芷柔的身旁,多了一个吹箫的书生。
两人的衣袂相交,眉眼传情,俨然是一对神仙眷侣。
从此,听雨轩再没传出过凄清的琴声。
有人说在月圆之夜,能听见园子里既有琴声,又有箫声,相和相随,再不分彼此。
明远后来成了知名书画鉴定家,但他再没收藏过任何古画。
有人问起,他总是说:
古画幽幽,锁着多少未了情。
那些画中人,不是精怪,而是痴心人的魂魄。
如今那幅《双清图》成了听雨轩的镇园之宝,每年都有不少情侣来此许愿。
更奇的是,但凡真心相爱的恋人,都能在画中看见自己和爱人的影子。
而明远终身未娶,有人说常在月夜看见他在园中吹箫,箫声里总带着说不尽的相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