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坚持下去,变化渐渐产生了。
篝火的温暖和光亮,给了人们心理上的慰藉;邻里间的互相鼓励和帮助,驱散了孤立无援的恐惧;巡逻的梆子声和山歌声,像利剑划破沉寂的夜空,带来一种踏实的安全感。
屯子里的气氛,真的开始一点点回暖,那种压抑的、令人窒息的恐慌感,逐渐被一种积极的、团结的氛围所取代。
说来也奇,随着屯子里整体情绪的好转,做噩梦的人越来越少了。
先是那些原本症状较轻的人不再梦魇,接着那些被折磨得最厉害的人,也反映噩梦不再那么频繁和恐怖。
约莫过了半个月,这场困扰全屯的“梦魇之灾”
,竟如同退潮般,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人们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了,白天干活也有精神了,屯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后来,沈文渊私下里对那几位老人说:“那‘梦魇兽’,怕是已经饿走了。
它靠吸食恐惧为生,咱们断了它的粮,它自然就待不住了。”
老人们感慨万千,他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人的“心气儿”
,竟有如此大的力量。
无形的恐惧,能招来无形的祸害;而集体的勇气与乐观,也能成为最有效的驱邪符。
这的故事,也因此成了屯子里一个独特的教训。
它告诉人们,有些灾厄,并非来自外界的实体攻击,而是源于内心的溃散。
妖魔鬼怪固然要防,但人心的凝聚、正气的昂扬,才是抵御一切无形侵蚀最坚固的堡垒。
一个社区,一个群体,只要心气不散,团结一致,便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场”
,足以让任何以负面情绪为食的“魇魔”
,无所遁形,不驱自散。
这或许就是“人气旺,百邪避”
最深刻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