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那咱们就接着讲第十六个故事——“鬼市”
。
这个故事,说的不是人间的集市,而是另一个世界的“买卖”
。
我太姥爷年轻那会儿,是个走南闯北的货郎,他亲口说过这么一桩邪乎事。
那是个兵荒马乱的年头,地里收成不好,太姥爷为了多挣几个钱,常常挑着货担走夜路,赶远集。
有一回,他要去一个叫“黑山咀”
的地方,路上耽搁了,走到一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坡时,天已经黑透了。
月牙儿挂得老高,四下里静得吓人,只有他自己的脚步声和货担“吱呀吱呀”
的响声。
他正心里毛,忽然看见前面坡底下,隐隐约约亮着灯火,还有人声传来。
太姥爷心里一喜,以为是到了哪个没听说过的村子,正好可以借宿一晚。
他加快脚步走过去,走近了才看清,那根本不是村子,而是一个临时的集市!
集市不大,支着些简陋的棚子,挂着白纸糊的灯笼,出绿油油、昏惨惨的光。
影影绰绰有不少“人”
在走动,穿着打扮各式各样,有穿长袍马褂的,有穿粗布短打的,甚至还有穿着前朝兵勇号衣的,一个个脸色青白,面无表情,悄无声息地在一个个摊位前流连。
摊位上卖的东西也怪。
不是寻常的瓜果蔬菜、针头线脑,而是些纸马香锞、金银元宝(当然是纸糊的)、还有各式各样的旧物件:缺了口的瓷碗、锈迹斑斑的铜钱、断了腿的眼镜……甚至还有摊主在叫卖一些看不清模样的、黑乎乎的药丸。
整个集市热闹是热闹,却听不到什么大声喧哗,只有低低的、像是耳语一样的交谈声,混杂着一种冰冷的、像是从地缝里吹出来的风。
太姥爷走南闯北,也算见过些世面,一看这情形,心里“咯噔”
一下,冷汗就下来了。
他明白,这是撞上“鬼市”
了!
老辈人传说,“鬼市”
是阴间的集市,只在特定的时辰、特定的地方出现,活人误入,千万不能久留,更不能买卖东西,否则轻则大病一场,重则就被留在那儿,回不来了。
太姥爷吓得大气不敢出,挑着担子,低着头,想装作没看见,赶紧从集市边上绕过去。
可偏偏这时,一个穿着清朝官服模样、脸色惨白如纸的“人”
,晃晃悠悠地挡在了他面前,伸出一只干枯的手,指向他货担里摆着的一盒洋火(火柴),喉咙里出嗬嗬的、漏风一样的声音:“这个……怎么卖?”
太姥爷魂儿都快吓飞了,哪敢答话?他死死记住老辈的叮嘱:不能搭理!
不能交易!
他紧紧闭着嘴,摇了摇头,想从旁边挤过去。
那“官服鬼”
却不依不饶,又往前凑了凑,一股浓郁的土腥和霉味扑面而来。
它那双没有神采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洋火,又重复了一遍:“卖……给我……”
太姥爷心一横,也顾不上心疼了,从货担里抓起那盒洋火,看也不看,猛地朝远处黑暗中扔去!
那“官服鬼”
愣了一下,随即像是被什么东西吸引,晃晃悠悠地朝着洋火落地的方向飘走了。
太姥爷趁机,挑着担子,使出吃奶的力气,没命地往前跑!
他不敢回头,只觉得后背冰凉,好像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
他一口气不知道跑了多远,直到天边泛起了鱼肚白,身后的灯火和人声彻底消失,他才两腿一软,瘫坐在地上,呼哧带喘,货担里的东西颠簸得七零八落。
后来,他好不容易遇到个早起的樵夫,一问才知道,那地方根本没什么村子,是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