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里有个习俗,天黑后不能去河边祭拜。
说是有户人家不听劝,晚上去烧纸,回来高烧不退。
请了神婆来看,神婆围着屋子转了三圈,脸色大变:“坏了,你把水鬼引回家了!”
那家人不信,结果第二天早上,现全家人的鞋底都沾着湿泥,而院子里,多了一串从河边延伸来的脚印
---
咱东北这老山老峪里头啊,怪事儿多,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那更是不少。
别的屯子啥样我不清楚,就咱这靠山屯,老老年间就有一条铁律,太阳一下山,任你天大的事儿,也不准往村东头那条黑水河边上凑,尤其是不能去那儿烧纸祭拜。
为啥?都说那河湾子深,不干净,淹死过不少认,怨气沉,天一黑,水里的东西就该上岸了。
今儿要说的这个事儿,就是跟这条规矩对着干惹出来的。
那是哪一年来着?反正就是刚入秋,苞米秆子都一人多高的时候。
村里老王家,当家的叫王老五,他娘,也就是老王家的老太太,没挺过那个夏天,走了。
按说“烧七”
得记着日子,可偏偏轮到“五七”
那天,王老五在镇上给人帮工,回来晚了,天擦黑了才进屯子。
这“五七”
在咱们这儿可是个大日子,都说死人的魂儿这天要回来最后看一眼,然后才真正奔那黄泉路去。
这纸要是不烧,老太太就过不去望乡台,得成野鬼。
王老五是个倔脾气,加上心里对老娘有愧,一跺脚,不顾他媳妇儿拉扯,揣上一沓黄纸和一捆香,趁着月亮还没爬上来,深一脚浅一脚就奔了黑水河。
为啥非去河边烧?老话讲了,水通阴曹,在河边烧,下面的亲人收得快。
那晚河边的风邪性,飕飕地往脖领子里钻,吹得河边的柳树条子乱晃,跟人影儿似的。
王老五心里也毛,找了块靠水的平地,划拉个圈,点着纸钱,嘴里胡乱念叨着:“娘啊,儿子来晚了,您别怪罪,多拿点钱上路……”
火光一起,映得旁边黑黢黢的河水泛着红光,那火星子被风一卷,飘忽忽地都落河里去了,滋滋响。
他总觉得后脖颈子凉凉的,好像有人盯着,也不敢回头,草草烧完,磕了个头,逃也似地跑回了家。
到家当晚就出事了。
王老五躺炕上就开始说胡话,浑身滚烫,像块火炭,掀开被子一看,身上却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直打寒颤。
他媳妇儿拿毛巾蘸凉水给他擦身子,怎么都降不下温,嘴里还呜呜咽咽地,一会儿喊“娘”
,一会儿又喊“别拉我”
,眼珠子在眼皮底下乱转,就是醒不过来。
熬到天亮,他媳妇儿没招了,只能去请屯子西头的张奶奶。
张奶奶年轻时走过大神儿,年纪大了不出马了,但谁家撞了邪,都还请她给看看。
她一来,没先进屋,就围着王老五家的土坯房转悠,转到房后柴火垛那儿,停住了。
她用那皱得像老树皮的手拨拉一下墙根的土,放鼻子底下闻了闻,又转了一圈,脸色就沉下来了,变得铁青。
她迈进屋,瞅了一眼炕上人事不省的王老五,又看了看地上,重重叹了口气:“老五媳妇儿,坏了事了!”
王老五媳妇儿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张奶奶,咋……咋了?”
张奶奶压低了声音,那声音沙哑得像是从地缝里挤出来的:“老五昨晚是不是去黑水河边了?他这不是病,是把水里的东西引回家了!
脚跟儿后面,沾了不干净的东西!”
王老五媳妇儿当时还有点不信,觉得张奶奶说得太玄乎。
可张奶奶指着王老五的脚底板让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