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晨光未暖,异兆频生
王大伯的“死而复生”
,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花林村激起了滔天巨浪。
喜悦与感激的氛围仅仅持续了一个清晨,一种更深沉、更诡异的不安,便如同藤蔓般,悄然爬上了每个人的心头。
天刚蒙蒙亮,村东头的李婶便在惊恐的尖叫中醒来。
她声称,在梦里看到了一个穿着黑袍、看不清面容的人,那人站在她的床头,用一种嘶哑得如同砂纸摩擦的声音,反复念叨着:“魂归地府,阳寿已尽……逆天改命,祸及全村……”
起初,村民们只当是李婶受了王大伯事件的惊吓,做了噩梦。
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类似的“噩梦”
如同瘟疫般在村中蔓延。
过半数的村民都报告了几乎相同的梦境,甚至连梦境中那黑袍人的声音,都描述得如出一辙。
这绝非巧合。
煜霄与泠霜在王大伯家安抚完众人后,便听到了这些纷至沓来的报信。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是阴魂索命咒。”
泠霜的声音清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肯定。
她纤长的手指轻轻抚过玉笛“引魂”
,笛身微微亮,仿佛在回应主人的判断。
“这是一种极其阴毒的咒术,通过侵蚀人的心神,在梦中植入恐惧与死亡的暗示。
意志薄弱者,久而久之便会心神衰竭,真的魂飞魄散。
即便意志坚定,也会终日惶惶,形同枯槁。”
煜霄握紧了腰间的古剑“流光”
,剑柄上的符文隐隐透出温润的光芒,为他平添了几分镇定。
“黑白无常昨夜未能得手,这是他们的报复。
他们不敢再明目张胆地违反天条,便改用这种阴险的手段,想从内部瓦解花林村。”
“不仅如此,”
泠霜秀眉微蹙,补充道,“这种咒术的施放,需要一个媒介,一个能够将阴气精准地导向每一个村民的媒介。
我昨夜在黑水河畔,并未察觉到有如此强大的阴气阵法被布置。
这说明,媒介,是在我们回来之后,才被放置在村中的。”
“你的意思是……村内有鬼?”
煜霄的眼中寒光一闪。
“或者说,有内鬼。”
泠霜的目光扫过窗外那些聚集在一起、面带惶恐的村民,“也可能是某种被阴气污染的物件,被悄悄带了进来。”
两人立刻行动起来。
煜霄负责安抚村民情绪,并让村长组织人手,将所有做过噩梦的人集中到村中的祠堂里。
祠堂供奉着花林村的先祖,牌位林立,阳气汇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阴气的侵蚀。
而泠霜则手持“引魂”
笛,开始在村内游走。
她闭上双眼,将心神完全沉浸在玉笛之中。
玉笛是天地灵物,对阴阳二气有着天生的感应。
任何一丝不祥的阴气,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
她走过村中的青石板路,路过一户户人家。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阳光努力地穿透云层,洒下斑驳的光点。
然而,在泠霜的感知中,这片宁静的村庄,却像是一张被墨汁浸染的宣纸,无数条阴冷的“墨线”
在地下、在墙角、在屋檐下悄然流淌,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村西头,那口早已废弃多年的老井。
她缓步走过村中的青石板路,脚步轻盈却沉重。
晨雾如纱,缭绕在屋檐与树梢之间,阳光挣扎着穿透云层,在湿润的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是散落的铜钱。
村中很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