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步骤暗暗记在心里。
与此同时,在后院廊下,阿竹正坐在小马扎上,面前摊着那本《本草纲目》和几味药材。
他拿起一块干姜,对着书本念念有词:“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
背诵声在宁静的院子里显得格外清晰。
躺在旁边太师椅上的司夜,身上盖着那条半旧的薄毯,闻声缓缓睁开眼,目光落在阿竹手中的干姜上,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历经沉淀的权威:“《药性赋》有云,‘生姜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枣,有养脾之效’。
你手中这块是干姜,性味辛热,守而不走,长于温中回阳,温肺化饮,与生姜的散之力有所不同。
使用时,需得仔细辨证。”
阿竹“哦——”
了一声,恍然大悟,连忙拿起炭笔在纸片上记下。
他抬起头,大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司夜婆婆,您懂得真多!
那……那要是有人掉进冰窟窿里,冻得全身僵硬,是不是就得用干姜来回阳救逆了?”
司夜被他这联系实际又带着点戏剧性的问题引得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理论上是如此,干姜配以附子,组成‘四逆汤’之类,确是救治寒厥重症的要方。
不过,现实情形复杂万分,还需佐以针灸、熨烫等诸多法门,绝非一味药石可解。
你呀,想法倒是活络。”
阿竹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又追问道:“那……那话本里说的,那种能解百毒的‘天山雪莲’,真的存在吗?是不是长得特别好看,还会光?”
司夜闻言,终于忍不住轻笑出声,连日来笼罩在她眉宇间的病气似乎都被这笑声驱散了些许。
她看着阿竹那充满幻想的小脸,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慈爱:“雪莲确有其物,生于极寒之地,是难得的珍稀药材,性甘温,能补肾阳,祛风湿,通经活血。
但绝非能解百毒,更不会光。
医道求真,最忌人云亦云,耽于幻想。”
她的话语,既是在解答阿竹的疑问,也像是在传授某种人生的道理。
这时,青黛清亮的声音从厨房传来:“饭菜好了,大家洗手吃饭吧!”
这声呼唤如同集结号,众人纷纷起身。
林安帮忙端菜,阿竹麻利地收拾好书本药材,又跑去井边打了水让大家净手。
司夜也在青黛的搀扶下,慢慢走到院中的石桌旁坐下。
几样家常小炒色泽诱人,一碗奶白色的鲈鱼汤热气腾腾,散着浓郁的鲜香,还有一碟青黛自己腌制的爽口小菜,令人食欲大动。
围坐定后,阿竹一边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红烧肉,一边又按捺不住好奇心,转向青黛:“青黛姐姐,你之前在六扇门,有没有遇到过会易容术的坏人?就是那种能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混在人群里都认不出来的?”
青黛给他盛了碗鱼汤,笑道:“易容术自然是有的,不过大多没传说中那么神乎其神。
多是依靠化妆、改变型衣着、模仿举止口音来混淆视听。
我曾遇到一个贼人,为了躲避追捕,竟男扮女装,混入戏班子里跑龙套,若不是他走路姿势和喉结露了馅,险些就被他蒙混过关了。”
林安舀了一勺豆腐,接口道:“天下奇人异士众多,有些易容高手,甚至能精细到改变骨相轮廓,那才是防不胜防。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再高明的伪装,也总会留下细微的破绽,关键在于观察入微。”
他想起了国师府中卷宗记载的一些秘闻。
王老郎中慢条斯理地剔着鱼刺,闻言也加入了讨论,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正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外在的伪装终究是表象。
无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