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记,两个好消息!”
市委组织部长何国庆一大早就来到了李一凡办公室,“第一,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张立成同意加入湘亚医学中心,负责脑科研究;第二,又有三位日本半导体专家同意来中微办公。”
李一凡放下手中的文件。
引进人才是他最关心的工作之一。
初期能请回杨思涵、许思华这样的人才,为中微夯打了坚实的基础。
“张教授什么时候到?”
“下周。
??他对我们的医改很感兴趣,特别是‘先看病,后付费’的创新模式。”
何国庆说,“而且省里已经批了特殊编制,年薪2oo万起步。”
“编制和待遇都不是问题。”
李一凡说,“关键是创新环境。
让市规划局加快医学中心设施建设,实验室、设备设施一定要按最高标准。”
这时,李明杰来消息:“哥,中微日本专家团队提出了一项重要创新课题,预算2ooo万。
考虑到公司正开展一个项目期,建议凡星投资提供研专项资金,计入资本公积,不改变现有股权结构。”
“有道理。”
李一凡回复,“要支持技术创新。
让法务部制定出个详细方案,确保方案合规。”
李一凡很清楚,中微目前除了给台积电供应28n刻蚀机外,主要还是投入阶段。
但技术创新不能等,必须未雨绸缪。
凡星投资作为大股东,有责任支持公司展。
十点,李一凡来到星城人才服务中心。
这是他力推设立的机构,专门服务高层人才。
该机构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明远兼任主任。
“刘主任,目前重点的院士、长江学者有多少?”
李一凡问道。
“28位,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
他们最关心的是子女教育和医疗保障。”
刘明远迅汇报。
作为组织部的老同志,他在人才工作方面经验丰富。
“这两块要优先解决。”
李一凡说,“国际学校9月必须开学,湘亚医院的专家一定要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
中午,陈启明来汇报工作。
“李书记,人才公寓三期规划评审通过了。
位置就在半导体产业园旁边,可以满足3ooo个高层次人才家庭入住。”
“地块确定了加快建设。”
李一凡说,“设施设施要跟上,健身中心、图书馆、托儿所一个都不能少。”
下午,李一凡主持召开星城市高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
李一凡开门见山,“我们在半导体领域的突破,就是杨思涵、许思华这样的高端人才带来的。
现在要在更大范围内广揽人才。”
市科技局局长报告:“目前已成功引进长江院士5人,学者12人,海外高层人才86人。
关键领域人才库初步形成。”
“引进只是第一步。”
李一凡说,“更重要的是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要建立长效机制,在住房、重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
散会后,李一凡来到湘雅医院。
张立成教授的实验室正在紧张筹建。
“所有设备均按照哈佛实验室标准配置。”
医院彭介绍,“已经预备了8个博士后名额,为张教授组建科研团队。”
晚上回到家,林允儿兴奋地说:“听说张教授要来了?他可是脑科研究的世界级专家。”
“是啊,这次能请来他,对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