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的密奏批朱送回时,只有“静观其变”
四字,墨迹森然,带着不容置疑的冰寒。
京城的暗涌,如同被这两封信投入深水的巨石,激起的并非滔天巨浪,而是更深沉的漩涡,无声地卷向南直隶。
江南道,白垣驿。
驿站里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沉重。
新任的驿丞,一个头花白、面皮紧绷的微末小吏,捧着名册簿子的手微微颤。
那薄薄的几页纸上,赫然是一个即将抵达的名字——海瑞。
“海…海青天…”
老驿丞的声音艰涩干哑,仿佛每吐出一个字都要耗去全身力气。
他抬头看着堂下肃立的几个心腹吏目,眼神浑浊又惶恐,“你们…你们近些日子…可都核验清楚了?
户房、工房、兵房的出入,历年支应赋税的分摊底册…都补齐了?”
话没说完,他自己就摇了摇头,补丁摞补丁的袍袖在抖,“咳,谁能真清楚…京里来的大人们,各有各的心思,指缝里漏下的沙子,哪里是我们能数清的?糊涂账罢了……”
一个老成的吏目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低声道:“大人,京里那几位…两边都递了条子。
小的夹在当中,难啊!”
他声音压得更低,几近耳语:“听说…徐阁老的人,暗示要‘秉公’,特别留意粮税积欠中的‘强制执行不善,苛责民力’;而高阁老那边,又让查历年‘蠲免缓征’的详情底档和实际去向……这…这不是一个查‘虚’一个查‘实’,都要撞在海老爷枪口上么?”
老驿丞的脸瞬间灰败下去。
他无力地挥挥手,示意吏目们退下。
堂屋空寂下来,他望着驿门外官道上飞扬的尘土。
海瑞,那位以刚直酷烈闻名的应天巡抚,就像一柄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屠龙铡刀。
他所过之处,必然掀起腥风血雨,那些经年的污垢,将被强行扒开,而他这小驿,不过是即将被碾碎的第一根枯枝罢了。
恐惧像冰冷的潮水,淹没了他的心脏。
他仿佛已经看到驿站被查抄、吏员被捉拿、自己身陷囹圄的场景。
“糊涂账?呵呵…这何止是糊涂账!”
驿丞出一声短促凄凉的苦笑,颓然瘫坐在吱呀作响的破椅上,“京里神仙打架,我们凡人就该粉身碎骨么?”
应天府衙内堂,阴云密布。
知府姚学闵,一个素来以精明强干着称的官员,此刻脸上蒙着一层浓浓的阴霾。
他面前摊着两份公文和一份京里来的私信。
左是提刑按察使司正式签的协查行文,要求府衙全力配合海瑞彻查白垣驿及所辖区域内历年赋税征缴、库银出入、驿路支应等项目。
字字千钧,透着铁面无私的寒光。
右是布政使司转来的邸抄节略,其中隐约提到了内阁对南直隶税赋积弊的关注,语气平平,却暗藏机锋,让人猜不透徐阁老和高阁部各自的手笔。
而那封私信,则让他指尖冰凉——信来自京中某位大佬的门生,措辞隐晦但警告意味十足:白垣驿可能成为火药桶,切莫深陷,尤其要谨慎处置与“旧党案”
相关的账目和涉及徐、高两府(家族或门人)产业的赋税纠葛。
“稳妥持正,明哲保身”
八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头。
姚学闵靠在椅背上,闭目深吸了一口气,试图驱散那份无力感和深沉的忧虑。
他经营应天府多年,对官场种种潜规陋习、盘根错节的利益勾连了然于心。
徐家在南直隶的田庄商铺,高拱当年在户部任上铁腕追缴时牵涉的一些地方官吏,乃至他自己府衙里那些靠盘剥地方、上下其手才得以维持运转的灰色勾当……哪一个不是火药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