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中心的“疗养”
变成了一场极其隐秘的修行。
林墨宇不再将自己视为被困在牢笼中的囚徒,而是将自己想象成一枚被嵌入庞大精密仪器内部的、特殊的“传感器”
。
他的身体是接收器,抑制器和生物稳定模块是滤波器和放大器,而整个医疗中心乃至其连接的外部网络,则是他被动观测的目标。
他不再主动“做”
任何事情,只是更深地沉浸于那种与周围能量场“同步”
的状态。
每一次治疗,每一次扫描,甚至只是静静地坐在休息区,他都全神贯注地放松身心,让自己如同水母般漂浮在能量的海洋中,感受着那无形潮汐的涨落与流向。
起初,收获微乎其微。
涌入感知的只有庞大而混沌的能量噪音,如同置身于瀑布之下,难以分辨具体的信息。
但林墨宇有着近乎偏执的耐心。
他像一位训练有素的听音员,在嘈杂的战场上努力分辨着不同型号引擎的声纹。
他开始能区分出治疗舱能量场的“柔和绵长”
、照明系统的“稳定高频”
、服务器机房的“低沉脉冲”
……这些不同的能量“音色”
构成了医疗中心的基础“声景”
。
几天后,更细微的差别开始显现。
他注意到,当某些特定区域(比如陈博士的办公室、核心服务器接入点)有数据活动时,其周围的能量场会产生一种极其细微的、如同水波荡漾般的“扰动”
。
这种扰动并非能量强度的变化,而是一种更抽象的、信息流动引起的“结构性涟漪”
。
他无法解读这些“涟漪”
携带的具体信息,就像普通人能看到水面有波纹,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造成了波纹。
但他开始能模糊地判断出“涟漪”
的强度、持续时间和大致方向。
一次,在进行深度神经映射扫描时(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能量精度和数据同步),林墨宇捕捉到了一股异常强烈且持久的“能量涟漪”
,其源头直指医疗中心地下更深层的某个区域,并且伴随着一种…被约束的、规律性爆的剧烈能量波动?那感觉,不像是在进行治疗或研究,更像是在…测试某种东西?或者说,在压制某种东西?
他想起了“档案库”
那个被囚禁的意识,想起了工业园区的能量裂隙。
官方在这座医疗中心地下,是否也藏着类似的秘密?
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但也更加坚定了他的观察。
他开始尝试将捕捉到的不同“能量涟漪”
进行关联分析。
哪些“涟漪”
经常同时出现?哪些“涟漪”
会在特定时间(比如深夜)变得活跃?哪些“涟漪”
的路径会指向医疗中心外部网络?
过程缓慢得令人绝望,如同用最原始的工具挖掘隧道。
他没有纸笔,没有计算设备,所有分析都在脑海中依靠记忆和直觉进行。
精神上的负荷巨大,时常引抑制器的轻微警告和持续的头痛。
但他乐此不疲,这成了他在囚禁中唯一能进行的、属于自己的“反抗”
与“探索”
。
转机生在一个看似平常的下午。
他正在休息区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仪器出稳定而低沉的嗡鸣。
忽然,一股极其微弱、但带着某种熟悉“粘滞”
质感的能量涟漪,如同混入清水的油滴,被他敏锐地捕捉到了!
这感觉…与他在城市底层感知到的那些碎片信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