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冬季,来得迅猛而酷烈。
当西伯利亚的寒流裹挟着漫天雪花,如同白色的巨毯覆盖了苍茫大地时,“北疆清泉计划”迎来了通水后的第一个严峻考验。
奔腾的“蓝色动脉”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极寒中,仿佛被瞬间冻结了脉搏,运营维护工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时状态”。
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冰凌”。渠道中的水流速度减缓后,尤其是在夜间,水表开始结冰,形成冰盖。
冰盖下的水流受阻,压力变化,更容易形成悬浮在水中的“冰花”和积聚在渠底、闸门处的“冰絮”。
这些看似柔软的冰晶,一旦大量堆积,便能堵塞渠道,抬高水位,甚至对闸门、泵站叶片造成巨大的破坏。
“清泉一号”光储联合电站下游的一段主干渠,首先告急。
巡线员报告,该段渠道冰层厚度已超过三十厘米,水位异常上涨,随时有漫溢溃决的风险。
一旦发生,不仅会冲毁渠岸,淹没周边设施,更可能导致整个戈壁段输水中断。
陈山河接到报告,立刻带着技术团队顶风冒雪赶往现场。
寒风如同刀子,穿透厚厚的棉衣。他们看到,原本宽阔的渠道已被白色的冰盖封住,只有中间一线幽暗的水流还在艰难蠕动。
冰层之下,隐约可见絮状的冰凌堆积,像潜伏的白色怪兽。
“必须立刻破冰,降低水位!”陈山河果断下令。
传统的爆破方式风险太高,可能损坏渠道结构。
他们调来了加装液压破碎锤的工程车,“咚!咚!咚!”地敲击着坚硬的冰面,效率低下且进展缓慢。
人工破冰队也上了渠岸,用钢钎、铁镐一点点地啃噬着冰层,冰屑飞溅,汗水瞬间在眉梢结成了冰霜。进展远远跟不上冰凌生成的速度。
消息传到纽约时,叶风正在主持一个关于新能源技术的研讨会。
他立刻暂停会议,接通了北疆的视频。屏幕上,陈山河花白的眉毛挂满了霜,呵出的白气模糊了镜头,背景是风雪中忙碌而焦急的人群。
“陈叔,情况有多严重?”叶风的声音透着关切。
“很麻烦,小风!”陈山河语速很快,“常规破冰方法太慢!而且这只是开始,根据预报,这波强寒流还要持续一周!如果找不到更有效的办法,全线都可能出问题!”
叶风沉思片刻,目光锐利起来:“不能只靠人力硬扛。等我消息,我看看能不能从技术上想想办法。”
他立刻联系了战士集团在北欧的分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