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眼中带着探询。
洛晚晚思路清晰,早已有了腹案:“其一,派人直接深入原产地。江南的丝绸,并非只有‘锦绣坊’一家。可派得力人手,携带重金,远赴苏杭,绕过中间商,直接与当地信誉良好的中等织坊乃至有特色的家庭织户建立联系,签订长期供货契约。虽初期成本高、耗时久,但一旦建成,便可摆脱对少数大供应商的依赖。”
“其二,”她继续道,“对于‘珍珑阁’的海外奇珍和边陲特产,同样可尝试开辟新路。利用侯府旧有的关系,或通过可靠的海商、边贸商人,建立直接采购渠道。甚至可以尝试与一些有信誉的小型商队合作,投资他们的贸易行程,共享利润,从而获得稳定且独特的货源。”
“其三,”洛晚晚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也是最根本的,我们要尝试降低对特定高端原材料的过度依赖。比如丝绸,除了购买,我们是否可以尝试投资改进纺织技术?或寻找替代的、同样精美但来源更广的面料?这需要长远的眼光和投入,但若能成功,便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她这番谋划,既有解决眼前危机的急策(开辟新渠道),也有着眼长远的根本之策(技术革新、替代材料),思路开阔,魄力不凡。
萧煜静静地听着,眼中欣赏之色愈浓。他发现自己这位夫人,在商业上的敏锐和魄力,远非常人可比。她不仅善于经营管理,更懂得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布局未来。
“好!”萧煜果断拍板,“就依你之策。府中得力人手,随你调遣。需要银钱打点,直接从府库支取。我会让周莽挑选几个机警可靠的退役老兵,随行护卫,确保沿途安全。”他给予了毫无保留的支持。
“谢侯爷!”洛晚晚精神一振。
计划既定,立刻行动。洛晚晚将常安唤来,仔细交代。常安为人沉稳干练,又对侯府忠心耿耿,是执行此任务的不二人选。洛晚晚给了他一份详细的清单和计划:前往江南,不仅要采购丝绸,更要实地考察当地纺织业,留意有无技术精湛但规模不大的织坊,尝试建立长期合作;同时,留意有无新颖的布料或印染技术。
另一边,她让“珍珑阁”的文裁缝,通过以往积累的人脉,联系那些常跑海外和边陲的散商、小商队,许以优厚条件,建立新的供货关系。甚至,她授意文裁缝,可以尝试与一些有特殊手艺的匠人合作,由“珍珑阁”提供资金和销售渠道,共同开发新产品。
至于技术改良的长远之策,洛晚晚则亲自着手。她凭借前世的记忆和经济学子的逻辑思维,开始查阅相关农书、工巧之作,并请教府中一些老织工、老匠人,尝试构思如何改进织机效率、开发新的染料配方。她知道这非一日之功,但必须开始播种。
就在常安带着银票和人手秘密南下数日后,萧煜那边也有了进展。他通过隐秘渠道查到,黄世仁近半年来,以次等丝绸充作上品供给宫内,从中牟取暴利,并有胁迫几家织坊低价供货的证据。这些证据虽不足以立刻扳倒黄世仁,但已是一把悬在其头顶的利剑。
消息传回,洛晚晚心中稍安。她知道,这场原料争夺战,已从被动挨打,转为了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