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内外一片乱,大臣和将军们还见不到皇上,无奈之下只能是先完成皇上的任务,要不然等到召见你的时候,军粮的数量没有完成,那等待你的可能就是砍头了。
不要以为这是开玩笑,张献忠败退川蜀的时候,性情就已经是发生了变化,总感觉手下的人要背叛他出了李定国这个事儿之后,这种想法就更加严重了,哪怕你说的是对的,可只要是否定他的意思,立马就是一阵皮鞭。
这还是看在当年老兄弟的份上,如果要是不看这一条的话,直接拉下去就砍了,连鞭子这道手续都省了。
跟官员们聊的越多,汪兆龄这心里就越心惊胆战,昨天自己回来的时候还想着靠两人之间的关系,尽量让皇上走到正路上来,现在听说死了的那些官员和将军,心里一跳一跳的。
真不知道自己和皇上争执起来,是不是也跟那些人一样。要知道被砍头的几个将军当中,当年皇上也是很尊重他们的,没想到就因为一句话的事儿被砍头了,这皇上还能辅佐吗?
汪兆龄很快就被自己这个想法给吓着了,要知道他可是张献忠身边最早的一批人了。连他都有了这样的想法,那其他人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李定国或许就是知道这边的乱象,也知道张献忠无法真正的能够救百姓,所以才率领手下的人投降了朝廷。
此刻成都乱哄哄的时候,李定国已经是坐船东下了,不过在船上的时候也没闲着,几十封书信一晚上也已经写好了,大部分都是张献忠手下的将军们的,他要用自己的影响力尽量劝降更多的人。
当初朱慈琅提过一句,但如果李定国不愿意做的话,那就可以不用做这样的事,谁知道一个下午的时间,李定国就想明白了,让老百姓少遭遇点儿灾的话,那就得劝降这些官员们,双方对战的军队越少,老百姓遭的灾就越小。
“拜托两位了,这信封上也都已经写上名字了,交由前线你们的同僚,应该有办法送入城内吧?”
早上的江边儿大雾弥漫,李定国的身边站着两名锦衣卫的校尉,他们是专门过来拿信的。
“请李大人放心,我们兄弟们有人在成都城内,虽然势力并不是很大,但是传播一下书信还是没问题的,这些书信都是李将军费了一个晚上才写出来的,我兄弟二人定不会让将军白写。”
两人冲着李定国拱了拱手,然后就快速的上岸了,李定国可以坐船慢慢的往东直达南京,他们这些人就得速度快点儿了。
“大人恐怕要被张献忠手下的人骂惨了。”
老仆人知道李定国的想法,虽然想让老百姓少受点罪,但是眼下这个做法,张献忠肯定恨死李定国了。
“百姓经过了十数年的战乱了,没有一天的日子是过得好的,这种日子若是继续下去,咱们这里恐怕就没多少人了,想想以往咱们经过的地方多么繁荣,现在变成什么了?他肯定是想为了自己的权利继续打下去,但咱们要为百姓着想。”
李定国无奈的摇了摇头,对于自己那个义父他还是非常了解的,除了他自己的权利之外,其他人的生死并不放在眼里,甚至他们几个将军也是一样的。
“大人能为百姓而想,太子殿下也是如此,难怪能为大人安排一条好路。”
此次返回南京,将会接触一些系统性的学习,接着就要带兵去了,按朱慈琅所说的先带着一个旅前往草原。
辽东的满清在黄得功和郑森的夹击之下,应该是没什么活路了。
但是北方的蒙古人就不一样了,这些人对于朝廷的明诏置若罔闻,就好像没有收到一样,各部落还在加紧练兵,或许这些人还想恢复他们的元大都也说不定。
锦衣卫在草原上也渗透了一批,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