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慎言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好歹朱慈琅同意选两位女官了,身边也有伺候的人,其实这跟一国太子的后宫比起来实在是寒酸的很,但考虑到眼下这个情况还是先听太子殿下的,毕竟前线将士们优先。
“还有关于降顺降清那些官员,按殿下的旨意,我们并未对其作出革职,仅仅是暗地调查,总共两千余名官员。”
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朱慈琅也是非常的震惊,按照大明律法,这些人不仅仅是人头落地,连带着自己家里的人也没活路。
李自成来了投降,李自成满清来了投降满清。这些人可以说是一点骨头都没有。
“那就大赦天下吧,本宫不追究这些人,但要他们在以后勤勤恳恳,都察院各司都补满人了吗?让都察院的人给本宫动起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监管百官,而不是留在京城吃白米。”
明朝中期的时候就设立了都察院,刚开始的时候还非常勤勉,对各地官员的考核也非常认真,可后来官员勾结一通之后,这竟然是最腐败的一个衙门。
“回殿下的话,都察院共四十三名御史,目前已足额四十一名,其中三十五名已被派到了各地。”
对于这种新潮新气象的事情,张慎言是非常赞同的,虽然他在东林党内部的地位不低,但这老头儿更有忠君爱国的思想,能让整个大明朝变得好的事情,那他就会竭力帮忙。
“名额扩充至五十人,除了五名御史留京之外,其余人等都给我到各地去,还是我之前所说的那个原则,追究到个人的头上,你负责的官员出了事儿,将来一旦要是查出来,那你要承担连带责任,以前那种混着过日子的情况,不仅仅是督察院,大明朝廷各处衙门都不允许出现那样的事情。”
对于大明官场上的情况,朱慈琅也是了解的,一清二楚大部分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吃我吃大家吃,反正最后受苦受难的是老百姓,咱们这些人官官相护,上下掩护一下,这事儿也就算是过去了。
如果朝廷只有一小部分这样那么朝廷还是能熬过去的,可如果整个朝廷都变成这样,那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那还能给老百姓办一点事吗?
李自成是如何抓住机会的?除了老百姓吃不上饭之外,那就是老百姓对整个大明朝廷失望了。
辽东的战争步步后退,老百姓的税收年年增加。
可到底改变了个什么呢?
“请殿下放心,微臣定将殿下的话传遍天下官员。”
张慎言有些激动地说道,在南京的时候他就知道朱慈琅是个干正事的人,但是困难的是能不能一直坚持下去,现在大半年的时间过来了,朱慈琅还是在这条道路上,张慎言心里也清楚,大明王朝的中兴已经来了。
“我说张老夫子传遍天下没什么用处,咱们这些官员的自觉性太差,你要设立多个渠道,专门收集官员们的消息,另外还得给老百姓上告有门才行,在多方监督之下,这些官员们也就知道该怎么当官了。”
以往的大明朝上下堵塞,老百姓即便是想反映什么问题,基本上也在县衙那道关卡给卡住了,各地的官道上也决不允许你到京城去告御状。
“殿下莫非要开风闻言事?若是如此的话,对我朝也是极为不利。”
张慎言有些紧张的说道历史上也曾经有皇帝开了这个头,结果就是所有的官员名底下都有一大堆要告的。
“这个肯定是不行的,匿名举报谁都会写,但是实名举报呢,有人愿意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实名举报,那么各地的官府就要去查,若查的属实的话,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查的不属实的话,这名实名举报的人也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关于举报的问题,匿名举报没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