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自产自销,顶多辐射周边几十里的区域,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为当地的百姓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陶炉和蜂窝煤这两样新事物推广到全国各地。
唯一的问题就是,薛家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想要拉起这么一个大摊子,前期都会面临相当多的困难,比如说要打通官面上的关系,还要应付花样百出的地头蛇,权财两样,缺一不可。
本来黛玉都已经在想着,要不要直接把陶炉和蜂窝煤的制作方法进献给皇帝,由朝廷出面,尽快在全国各地兴建工坊和店铺,进行生产和售卖。
不过现在,既然跟贾家有着各种拐弯抹角关系的老亲故旧们都想加入,那给他们点甜头也未尝不可。
这些勋贵虽然都不是那种有权有势的顶级豪门,跟贾家一样,也都已经有些日落西山,拎出其中的任何一家,都不可能吃下大夏朝全国的市场,但单独让他们负责其中的一块区域,以这些勋贵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是足以做到的。
所以黛玉请贾家出面,将这些有意入股陶炉和蜂窝煤生意的勋贵都聚集在了一起,表示贾林薛三家现在已经开起来的工坊和店铺,不会再让新合作者入股,但京畿之外的地方,却可以让这些勋贵成为陶炉和蜂窝煤的加盟商。
总的来说,就是黛玉可以出让陶炉和蜂窝煤的生产制作技术,薛家也可以把在经营管理这门生意中的种种心得体会倾囊相授,想要加盟的勋贵只要支付一定的专利费,就可以认领一块区域,在黛玉等人的指点之下开始生产销售陶炉和蜂窝煤,每年再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润分成就行。
黛玉也没有狮子大开口,每家勋贵只象征性的收了他们一千两的专利费,但是有言在先,陶炉和蜂窝煤制作出来之后,销售的价格不能超过黛玉制定的底线,这也是为了保持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用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