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扯皮推诿,耗时几何?边关将士可能等?亟待改善的漕运车辆可能等?陛下励精图治,求的是效率,是成果,而非冗长的议而不决!”
他顿了顿,继续道:“其二,专业。复合竹材之秘,在于胶合剂配方与特定工艺参数,此乃格物院数百次试验所得,微妙之处,非亲身参与者难以尽知。
工部诸位大人固然经验丰富,然于此全新领域,恐难短时间内掌握精髓。若由不明就里者制定标准,要么失之过宽,导致劣质竹材混入,败坏名声;要么失之过严,凭空提高成本,阻碍推广。无论哪种,皆与利国利民之初衷相悖!”
王朗忍不住插嘴:“强词夺理!工部汇聚天下能工巧匠,岂会不如你格物院一院之力?”
叶明毫不客气地反问:“王侍郎,请问工部诸位巧匠,可知‘酚醛树脂’之反应原理?可知‘竹纤维轴向抗拉强度’与‘径向抗压强度’之差异对编织角度的影响?可知不同竹龄、不同部位竹材在特定温度下烘烤,其木质素变化与韧性提升之关联?”
一连串专业术语抛出,砸得王朗目瞪口呆,他哪里懂这些?就连工部尚书赵恒也皱起了眉头,显然闻所未闻。
叶明不给对方喘息之机,声音提高了几分:“其三,亦是臣最担忧之处——保密与安全!”
他转向皇帝,语气凝重,“陛下,复合竹材已证明其可用于军械辅助构件、后勤车辆,其潜力巨大。其核心工艺,尤其是胶合剂配方,可视为军国机密!”
“若按工部要求,将全部技术资料提交,参与制定部标者众多,人员混杂,敢问陛下,敢问王侍郎,谁能保证此等机密不会外泄?若被敌国细作或心怀叵测之人得去,后果谁来承担?!”
“嘶——”养心殿内响起几声倒吸冷气的声音。
太子适时开口:“父皇,明弟所虑,不无道理。如今各国细作活动频繁,如此重要技术,确需谨慎。”
王朗脸色煞白,急忙辩解:“陛下!叶院判这是危言耸听!工部办事,岂会如此不密?!”
“哦?”叶明步步紧逼,“王侍郎敢立军令状,保证工部在制定标准过程中,核心技术万无一失,绝不外泄吗?若有一丝一毫泄露,王侍郎愿承担叛国之责?”
“你!”王朗气得浑身发抖,这军令状他如何敢立?
皇帝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已然明了。
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叶卿所言,老成谋国。新技术,尤其是关乎军国之事,谨慎些是对的。效率、专业、保密,三者皆是要害。”
他目光转向工部尚书赵恒:“赵爱卿。”
“臣在。”赵恒连忙躬身。
“格物院所拟《竹材品控条例》,朕看过,甚为详实。工部不必另起炉灶,可在此基础上,结合各方应用之反馈,进行补充完善,形成最终部标。”
“格物院需全力配合,提供必要之技术支持,但核心工艺机密,由格物院自行掌控,报朕备案即可。”
“具体生产授权与质量监管,仍由格物院下属竹材监造司负责,工部行监督之责。如此,既兼顾效率专业,亦确保机密不失,众卿以为如何?”
皇帝一锤定音,既肯定了格物院的主导地位,又给了工部台阶和下监督之权,平衡了各方利益。
赵恒松了口气,连忙道:“陛下圣明!臣遵旨。”
王朗纵然心中万分不甘,此刻也不敢再反驳,只得咬着牙,和赵恒一起躬身:“臣……遵旨。”
叶明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深深一揖:“陛下圣明!臣定当恪尽职守,不负陛下信任!”
这一场廷争面圣,叶明以一番犀利而充满远见的陈词,不仅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