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4xxs.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思路客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勤奋修仙记 > 第314章 关于收徒

第314章 关于收徒(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平凡人生之金钱系统 追了一个宇宙的小萌妻 是勇者就上1000层 满级大佬混都市 挽天倾:李世民魂穿煤山崇祯 不复合,不原谅!裴先生净身出户 救命!她精神病,诡异求她正常点 饥荒年,我带三千犯卒边陲称王 抗日综剧:从亮剑开始 洪荒:开局昆仑山,化身亿亿万

书仍然是存在的。过去王阳明心学曾长期被简单地贴上唯心论的标签,其实是不公正的,更是不科学的,王阳明心学也是唯物的。

王阳明当年在贵州龙场悟道,他所顿悟的“道”,是“吾心之道”。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一颗“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命的本源。

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能通过人的六种感觉:眼、耳、鼻、舌、身、意(意,意念,指的是“大脑起心动念”)去认识世界,去分辨善恶,去做出各种是非判断和复杂推理,就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

所以说,圣人之道原本就存于每个人心中,心外无理,故不必向心外去求什么,“吾心即道”。求理于吾心,就是“圣人之道”。

所以人人皆生而具有一颗圣心,人人皆生而具有圣人之道,人人皆有成为圣贤的潜力,人人皆可以成为圣贤。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根基。

他认为,理全在人心,应该向心内去求。“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

直白点说,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决定的。

你认为你是快乐的,再苦再累你也感觉幸福。你认为自己是痛苦的,锦衣玉食你也不满足。

你的心,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王阳明所说的“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

“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它很好的诠释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王阳明提倡以知为行,认为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知是认知,行是行动。“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所以知行其实是一回事,即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的弊病。他认为知行是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割的,批判了“先知后行”和“重知轻行”的观点。

王阳明认为,人不仅要认识“知”,更应当以“行”去实践“知”,只有把“知”“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 。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应该用行动去实践它。若实践符合这个道理,那‘知’就是真知。若实践与道理相悖,那‘知’就不是真知。”

如果内心里面道理都懂,但却不去行动和实践,只是“知” ,而没有“行”,无异于纸上谈兵。如果行动了,实践了,但是却力不从心没有做好,说明“认知”还不够,还需要再学习、再思考。

举个例子:你非常清楚孝道的重要性,但却置父母于不顾,不愿意尽孝道,说明没做好“行”。如果你尽了孝道,但是却没有做好,父母只是想让你多陪陪他们,你却总是以忙为借口推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理解孝道的重要性,没有真正做到“知”。

王阳明认为,天下“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身体力行,知行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穿成继母后改造全家 傅总为白月光取消婚礼,我不嫁了 出狱归来, 我进豪门当保姆躺赢 被竹马渣入骨,我让他跪地叫婶婶 我用花瓶通古今 苦谁不能苦自己[九零] 老太重生八零,把极品子女踹翻天 精医术,通兽语,八零这活寡我不守了! 综影视:阿十 明昭帝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