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气氛有些凝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龙涎香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属于皇家的气息。
李世民坐在宽大的龙椅上,龙椅是用紫檀木打造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龙纹,扶手处镶嵌着硕大的夜明珠,在昏暗的光线下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他眉头紧锁,额头上的皱纹因为忧虑而显得格外深刻,手里拿着一份西域的战报,战报的纸张已经被他捏得有些褶皱。
战报上的内容让他心情极为沉重。吐蕃军队近期频频在边境挑衅,烧杀抢掠,大唐的守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因为地形不熟,加上冬季将至,士兵们的战斗力受到了很大影响,接连吃了几个小败仗,损失了不少兵力和粮草。
“废物!都是废物!” 李世民猛地将战报摔在面前的御案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震得案上的笔墨纸砚都跳了起来。“朕养着你们,是让你们为朕镇守边疆,不是让你们节节败退!”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愤怒和失望,眼神像刀子一样锐利,扫过站在。
房玄龄站在最前面,他穿着一身紫色的官袍,须发已经有些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他捋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眉头紧锁,心中暗自盘算着应对之策。吐蕃向来是大唐的劲敌,其骑兵勇猛善战,加上熟悉地形,确实很难对付。想要彻底解决吐蕃的威胁,恐怕需要从长计议。
长孙无忌站在房玄龄旁边,他穿着一身绯色官袍,表情严肃,眼神闪烁。他知道,陛下此刻正在气头上,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不如先沉默不语,等陛下气消了再说。而且,西域的战事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还涉及到朝堂上的权力平衡,稍不留意,就可能引火烧身。
其他几位大臣也都低着头,各自想着心事,整个御书房里一片死寂,只有李世民粗重的呼吸声在回荡。
就在这时,一个内侍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身体因为恐惧而瑟瑟发抖,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司农寺卿李杰求见,说是有边关急报。”
李世民正在气头上,闻言更加不耐烦,怒喝道:“什么急报?没看到朕正在处理要事吗?边关的事还不够让朕烦心的?让他滚回去!等朕有空了再说!”
“陛下,李大人说事情紧急,关乎军心,一刻也耽误不得,他已经在殿外候着了,说必须立刻面见陛下。” 内侍吓得头都不敢抬,硬着头皮说道。
李世民冷哼一声,正要发作,房玄龄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息怒。李杰此人,臣有所了解,向来沉稳谨慎,不是那种冒失鲁莽之人。若非真有天大的急事,绝不会如此失态,更不会在陛下处理军务时前来打扰。或许真的是边关有什么重要消息,不如让他进来看看,万一是什么好消息呢?”
长孙无忌也连忙附和道:“房相所言极是。李杰掌管司农寺,近期一直在研制药皂等军需物品,说不定他带来的消息与军需有关,这对于缓解边关的困境或许能有所帮助。陛下不妨听听他怎么说。”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怒火。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是他最信任的大臣,他们的话还是有分量的。而且,他也知道李杰的为人,确实如他们所说,不是那种会无事生非的人。
“哼,让他进来!要是敢拿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来烦朕,看朕怎么收拾他!” 李世民冷冷地说道,语气里依旧带着怒火。
“是,陛下。” 内侍如蒙大赦,连忙起身,快步向外走去。
很快,李杰气喘吁吁地跑进了御书房。他因为一路疾驰,加上心情激动,脸上布满了汗水,头发也被汗水浸湿,贴在额头上,显得有些狼狈。他身上的青色便服也被风吹得有些凌乱,袖口还沾着些许尘土。
他一进门,也顾不上礼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