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倒是周全。” 长孙无忌的语气缓和了些,对李杰多了几分认可,“但你也知道,关中各州的刺史,多是老夫的旧部,他们为官多年,思想保守,对这些新事物向来谨慎。你要推广胡椒,少不了他们的配合,若是他们不配合,你这推广计划怕是难以施行。”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水的热气模糊了他的表情,让人猜不透他的心思,“老夫可以出面,让他们全力配合你,但有个条件。”
李杰心中了然,脸上却不动声色,平静地说:“长孙公请讲。” 他知道,正题来了,长孙无忌绝不会白白帮忙。
“胡椒工坊的利润分成,各州要占三成。” 长孙无忌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像在宣布一个早已定好的结果,“地方上出人力、出土地,还要负责协调农户,总得有些回报,否则谁肯用心办事?没有他们的支持,你的胡椒就算种得再好,也难以运出来,更别说销售了。” 他心里打得算盘很清楚,胡椒产业的利润大得惊人,三成看似不少,实则是让地方官们尝到甜头,这样他们才会更卖力地推广,自己作为关陇集团的领袖,也能从中获得不少好处。
李杰沉吟片刻,走到案前拿起算盘,手指在算珠上灵活地拨动起来,“噼里啪啦” 的算珠碰撞声在安静的堂内格外清晰。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专注的侧脸,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片刻后,他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看着长孙无忌,认真地说:“可以,但三成太多,最多两成五。而且必须保证农户的收购价不低于市价,若发现有克扣粮款的,我有权直接向陛下奏报。这不仅是为了农户,也是为了胡椒产业能长久发展,若是农户利益受损,谁还愿意用心种植胡椒呢?”
长孙无忌看着李杰,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个年轻人不仅有技术,还有头脑,懂得权衡利弊,更知道维护根基。他沉默了一会儿,缓缓点头:“好,就依你所言,两成五。至于农户的收购价,老夫会严令各州刺史监督,绝不容许出现克扣粮款的事情。若是真有人敢顶风作案,不用你奏报,老夫第一个饶不了他。”
李杰拱手道:“多谢长孙公理解。” 他知道,长孙无忌这话虽然有敲打之意,但也算是做出了承诺,有他这句话,地方上的官员应该不敢轻易乱来。
“你要的农技队人手,老夫已经让人从各州学堂挑选好了,都是些读过书又肯吃苦的年轻人,明日就送到司农寺来。” 长孙无忌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官袍,动作从容不迫,“另外,工部那边老夫也打过招呼了,你要的铁料和木料,优先供应。毕竟,这胡椒产业发展好了,对我大唐的国库可是大有裨益。”
这是示好,也是投资。李杰明白,长孙无忌的转变不是因为欣赏,而是因为胡椒产业这块蛋糕太大,他不想被排除在外。但他并不在意这些,只要能推广技术,让百姓受益,借助谁的力量都一样。
“多谢长孙公支持。” 李杰送他到门口,看着马车缓缓驶远。车帘掀起的瞬间,他似乎看到长孙无忌回头看了一眼农具坊的方向,眼神复杂,像是在盘算着什么。
回到堂内时,张老丈正拿着贞观犁的图纸研究,见李杰进来,连忙放下图纸迎上来:“少卿,刚才听门吏说长孙国舅来了?他可是出了名的保守,怎么会突然来咱们司农寺,还愿意支持咱们推广胡椒?” 张老丈脸上满是疑惑,他在官场边缘摸爬滚打多年,深知长孙无忌的为人,向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因为利益。” 李杰拿起一块刚烘焙好的胡椒饼递给张老丈,这是用新收的胡椒和上等面粉做的,香气扑鼻,“胡椒能让国库充盈,能让地方官获利,能让百姓增收,这样的事,再保守的人也不会反对。” 他看着窗外,阳光正好,洒在农具坊的屋顶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