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已经过一千五百公里,两者相加,德军必须深入毛熊腹地至少三千公里,才能真正将其彻底击败。
这对德军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他们必须得到天朝军队的配合。
“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威廉一世皱眉问道。
俾斯麦当然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缓缓说道:
“天朝出兵的初衷,是为了将毛熊的势力赶出远东,确保自己后院的安全。
而如今,这个目标他们已经基本达成了。”
对于这一点,威廉一世倒是颇为认同。
“确实如此,他们能在西伯利亚那样的荒野上推进数千公里,并且一战便击溃了毛熊的主力部队。
坦白说,这种强大的作战能力与后勤体系,真是令人感到震惊。”
外行人看的是热闹,真正懂行的人看到的却是背后的门道。
作为一位刚刚亲征参与过对高卢战争的君主,威廉一世深知战争中后勤保障的关键性。
尽管在德意志人的词典里没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样形象的俗语,但他们通过无数实战早已总结出了同样的经验。
越是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就越是在考验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特别是其动员机制和后勤体系。
在普法战争爆之前,恐怕世界上没几个国家看好普鲁士吧?
毕竟在纸面上,无论是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实力,高卢都比普鲁士强大得多!
但普鲁士凭借其深厚的军事传统,打造出了极为高效的动员体系。
同时,他们在欧洲最早利用铁路进行后勤运输的做法,也极大缓解了后勤压力。
在莱茵河前线,普军曾一度在炮战中被法军压制。
但法军的优势并未持续太久,很快便因炮弹供应不足而被迫停止炮击。
而这样的困境,普军却从未遇到过。
这场战争中,普鲁士依靠强大的动员系统,调动了上百万兵力,兵力数量甚至过了高卢。
同时,铁路运输的高效保障,让他们的军队从不为物资和弹药担忧。
这正是他们能迅战胜高卢的重要原因。
但说到底,那场战争也只是在家门口进行的。
由于距离近,后勤压力并不大。
可如果战线被拉长到上千甚至数千公里呢?
那结果可就完全不同了!
因此,从汉军的角度来看,他们从本土出,横跨整个西伯利亚平原,几乎打到了乌拉尔山脉附近。
这种惊人的后勤维持能力,即便是德意志帝国也难以企及!
“所以,我们必须开出更有吸引力的条件,这样才能打动他们。”
“可是,什么才算得上有吸引力的筹码呢?”
威廉一世略显困惑地问道。
俾斯麦思索片刻,目前天朝已经控制了西伯利亚和中亚,并正在与毛熊争夺叶卡捷琳堡。
一旦他们拿下这座城市,很可能会继续向西推进,而那片区域正是毛熊的核心地带——乌拉尔山西侧的顿河与伏尔加河流域。
那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毛熊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难道天朝真正的目标是这片区域?
但这个地方绝不能轻易许诺给他们。
一旦让天朝势力进入欧洲,对第二帝国本身也将构成重大威胁。
对他们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让汉军被阻挡在乌拉尔山脉以东。
如此一来,他们就不会对欧洲本土构成直接威胁。
“我们不妨先提出,将乌拉尔山脉以东的所有地区划归他们,以此换取他们支持我们控制毛熊在东欧的领土,包括菠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基于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