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轻松便获得如此广阔的土地,这让沙俄尝到了甜头,于是他们开始向远东调集越来越多的兵力,计划进一步扩张势力范围。
当之前天朝爆发内战时,他们就派人分别接触清廷和反叛的湘军,希望能从这两股势力那里取得合法名义,以便夺取更多领土。
原本湘军已经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但还未来得及正式达成协议,湘军便被汉军彻底剿灭。
至于清廷,在战败后一路北逃,如今已经退至漠北地区。
而这一带正是沙俄下一步打算渗透的目标区域。
因此,沙俄抓住这个机会,派出人员控制了慈禧太后与同治皇帝这对母子,准备借他们的名义,对天朝发动武装入侵。
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让俾斯麦说服沙俄将注意力重新转回欧洲,难度可想而知。
“非常抱歉,俾斯麦先生,请允许我无法接受您的提议。”
当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听到俾斯麦邀请他们联手对付奥地利帝国,并承诺一旦战胜便可割让东欧大片土地供其南下进攻君士坦丁堡时,他确实心动了一瞬。
这样的条件对于沙俄而言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然而一想到他们在远东的战略布局,亚历山大二世还是摇了摇头,婉拒了对方。
“我们目前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远东方向。
你也知道,天朝南部出现了一个强大势力,听说叫做汉军。”
“虽然在我们看来,这支军队根本不堪一击,但比起之前的清军要强硬一些,因此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应对,需要再调拨更多兵力前往远东。”
亚历山大二世这番话前后矛盾——一方面极力贬低汉军战斗力,另一方面又表示远东战事吃紧,必须增派大量部队才能应对。
如果真如他所说,那汉军根本不值一提,沙俄何必大费周章从本土不断调动军队赶赴遥远的远东呢?
听罢此言,俾斯麦首相内心充满失望,但他并未就此放弃。
仍打算继续劝说,看看是否还有可能扭转局势。
“尊贵的沙皇陛下,虽然天朝疆域辽阔,但您从他们手中夺取的大部分土地都是一些人迹罕至的荒漠和草原,这样的区域对帝国来说,并不是资源,反而是沉重的负担!”
“就如同贵国目前控制的西伯利亚地区一样,那片土地虽广阔无比,但绵延千里也难觅几座村庄,气候严寒,土壤贫瘠,无法耕种,地下也未探明有任何金矿或其他有开采价值的矿藏!”
“然而,为了维持对这些地区的掌控,必须在当地长期驻军,这对后勤供应和财政支出而言,是极为沉重的压力。
这种只投入却毫无产出的土地,占领又有何意义呢?”
俾斯麦言辞犀利,一语击中了沙皇内心的隐忧。
事实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样,如今罗刹国在远东与中亚的扩张已经陷入了停滞阶段。
并非因为敌人的力量强大到难以征服,而是因为他们所占据的区域大多毫无经济价值:中亚的沙漠、西伯利亚的旷野、天朝西北的崇山峻岭、东北及漠北的冰雪覆盖地与草原地带——这些地方面积虽大,但却如他所说,既不能种植粮食,也无矿产资源,不仅无法带来收益,反而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来维持统治。
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一种赔本的买卖。
因此,当罗刹国的领土扩展到两千多万平方公里之后,扩张的步伐便不得不放缓下来。
国内财政早已捉襟见肘,这些年穷兵黩武,四处征战,早已背负巨额债务,仅向普鲁士方面借取的资金就高达五亿英镑!
“俾斯麦先生的话有一定道理,但这正是我们必须继续在远东推进的原因!”
尽管内心有些动摇,
